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稜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ㄨˋㄊㄧˇㄌㄧㄤˇㄇㄧㄢˋㄒㄧㄤㄐㄧㄝ˙ㄉㄜㄅㄨˋㄈㄣˋㄖㄨˊ:「ㄌㄥˊㄐㄧㄠˇ」、「ㄓㄨㄛㄌㄥˊ」。
  2. ㄨˋㄊㄧˇㄇㄧㄢˋㄕㄤˋㄊㄨˊㄑㄧˇ˙ㄉㄜㄊㄧㄠˊㄨㄣˊㄖㄨˊ:「ㄨㄚˇㄌ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稜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éng
解釋:
  1. 物體兩面相接的部分。
    【例】稜角、桌稜兒
  2. 物體面上凸起的條紋。
    【例】瓦稜、洗衣板上的稜兒、皮膚過敏起了稜兒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éng
解釋:
[名]
1.物體兩面相交所形成的一個頂角。如:「稜角」。
2.物體面上凸起的條紋。如:「稜角」。宋.蘇軾〈鹽官部役戲呈同事兼寄述古〉詩:「新月照水水欲冰,夜霜穿屋衣生稜。」
3.威稜:威嚴。《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是以名聲暴於夷貉,威稜憺乎鄰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ī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量] ] 計算一道一道傷痕的單位。
音讀: lî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田埂、田壟。種植作物的長條形土堆。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物體面上凸起或面與面之交接處形成頂角。如:「稜角」。唐.劉禹錫〈九華山歌〉:「君不見敬亭之山黃索漠,兀如斷岸無稜角。」亦作「棱角」。唐.王建〈同于汝錫賞白牡丹〉詩:「統心黃倒暈,側面紫重稜。」

2. 打。《醒世姻緣傳》第九七回:「仁兄,你忒也老實!小杖則受,大杖則走,你也躲閃躲閃兒,就叫人坐窩子稜這們一頓。」《醒世姻緣傳》第八九回:「你氣頭子上稜兩棒槌,萬一稜殺了,你與他償命,我與他償命﹖」

注音: ㄌ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稜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