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學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hì xué |
解釋:
1.語本《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指立志專心求學。唐.馬戴〈下第別郜扶〉詩:「平生空志學,晚歲拙謀身。」 2.舊時以十五歲為志學之年。三國魏.曹植〈武帝誄〉:「年在志學,謀過老成。」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志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莊耀郎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志學」出於周敦頤〔周子全書〕第二卷〔通書〕第十。是勉人立志為學,希聖希賢。其文為:「聖希天,賢希聖,士希賢。伊尹、顏淵,大賢也。伊尹恥其君不為堯舜,一夫不得其所,若韃於市。顏淵不遷怒,不貳過,三月不違仁。志伊尹之所志,學顏子之所學;過則聖,及則賢,不及則亦不失於令名。」 志是立志修德,修德是無止境的歷程,故有希賢希聖希天的進階。勉士人以伊尹、顏淵為模範,立志學習高度的道德精神,由士而賢,過於賢人則為聖,及於伊、顏則是賢,縱不能及於賢者,亦不失為修德之人。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志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Tsì-ha̍k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志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