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趙城藏〕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沈津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趙城藏〕又名〔趙城金藏〕。1933年在山西省趙城縣霍山廣勝寺發現,故名。是金代由民間勸募,在山西省解州天寧寺刻成的大藏經。發起人為潞州崔進之女法珍,相傳她斷臂募緣完成刻經事業。刻藏時間約在金熙宗皇統9年(1149)前,於天寧寺組成開雕大藏經板會負責刻造,到金世宗大定13年(1173)完工,歷時25年。刻成之後,法珍於18年將印本送往燕京,並在聖安寺授比丘尼戒。21年法珍又將經板送到燕京刷印流通,後受封為宏教大師。〔趙城藏〕的原刻版式,除千字文編次略有更動外,基本上是〔開寶藏〕的覆刻本。裝幀也同為軸卷式,每版23行,行14字。保留了開寶蜀刻本的許多特點,不論是在版本和校勘方面,都具有無可比擬的價值。金末元初,經版曾損燬一半。約在元太宗窩闊臺8年(1236),由耶律楚材主持,在民間勸募,同時召集各地寺院刻字僧人在弘法寺補雕缺損經版,基本恢復了天寧寺舊刻內容,共683帙,6,900餘卷。千字文編次,由「天」字至「幾」字號。每版22行至30行,每行14字至27字不等。現存〔趙城藏〕是在元世祖中統2年(1261)的補雕印本。1933年發現時尚存4,957卷。抗日戰爭期間,又佚遺多卷,加上1952年發現早期散失的62種152卷,現存4,813卷。趙城廣勝寺入藏的藏經應係在燕京刷印後,散頁運至趙城,由龐家經坊綴合成卷,並在卷首加裱刻有「趙城縣廣勝寺」題記的「釋迦說法圖」扉畫一幅。〔趙城藏〕由於年久缺損之故,在明萬曆20年(1592),由解州靜林山萬壽寺僧悟順抄補若干卷;清雍正9年至11年(1731-1733),廣勝寺又集僧俗大量抄補缺卷。現存明清兩代補抄本約200卷,因據永樂〔南藏〕抄錄,故有編次錯落及重覆。〔趙城藏〕補雕本的另一印本,1959年在西藏薩迦北寺圖書館發現,共31種559卷,後來又有散佚,現存約540卷。從卷末的施經題記證明,刷印於元憲宗蒙哥丙辰(1256),時間略早於趙城本,原藏於燕京大寶集寺,從千字文編次、版式、字體、刻工等方面判斷,可以確認是天寧寺藏經板輸入燕京後的補雕印本,和〔趙城藏〕本完全一致。今存之〔趙城藏〕共5,383卷,分屬4個不同的印本,為廣勝寺本4,827卷、大寶集寺本539卷、興國院本10卷、天寧寺本7卷。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趙城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