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漢代州縣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周愚文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漢代州縣學,亦即漢代郡國學校,係指漢代地方官學的發展狀況。
  漢代的政治制度,起初採郡國並行制,武帝後才改成郡縣制,廢除封國。故行政層級分為中央、郡及縣三級。州縣學,即郡縣學。
  漢代地方官學的發展自景帝始。景帝末,廬江舒郡人文翁為蜀郡守,好教化,遂修學宮於成都市中,招收下縣子弟為官學弟子,並免其徭役;學習成績優者,補以郡縣吏,次者推舉為孝悌力田。他並常帶學童出巡,以提高其地位,促使平民爭送子弟入學。至武帝時,遂今天下郡國皆立學校。
  設立郡國學校的主要目的,不似太學在培養領導人才,而是在施行教化,對象也以平民子弟為主。在學制上,郡國學校與京師的太學彼此獨立,不相統屬或銜接。其教師非比照太學稱博士而稱文學,自武帝下詔興學後,才得以發展。平帝元始三年〈西元3年〉夏,令地方立學宮。郡國曰學,縣、道、邑、侯國曰校。校、學置經師一人。鄉曰庠,聚曰序,序、庠置考經師一人。此制出於王莽倣古之意。於是州縣學的制度大致確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漢代州縣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