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倖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ˋㄨㄞˋㄏㄨㄛˋㄉㄜˊㄏㄠˇㄩㄣˋㄏㄨㄛˋㄇㄧㄢˇㄔㄨˊㄗㄞㄏㄨㄛˋㄊㄨㄥㄒㄧㄥˋ」。ㄖㄨˊ:「ㄐㄧㄠˇㄒㄧㄥˋ」、「ㄒㄧㄥˋㄘㄨㄣˊ」、「ㄒㄧㄥˋㄇㄧㄢˇㄩˊㄋㄢˋ」。
  2. ㄔㄨㄥˇㄞˋㄊㄨㄥㄒㄧㄥˋ」。ㄖㄨˊ:「ㄒㄧㄥˋㄔㄣ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倖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ìng
解釋:
  1. 幸運避免或意外獲得。
    【例】僥倖、倖存
  2. 親近的。
    【例】倖臣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ìng
解釋:
[名]
親信、佞臣。《宋史.卷三八三.虞允文傳》:「自古人主大權,不移於奸臣,則落於近倖。」
[副]
意外獲得的。同「幸」。如:「僥倖」、「倖存」、「倖免於難」。《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但不由進士出身,驟躋卿貳,我朝祖宗,無此法度,且開天下以倖進之心。」
[形]
親近的。如:「倖臣」。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ī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寵、溺愛、放縱。
音讀: hī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意外獲得的。同「幸」。如:「僥倖」、「倖存」、「倖免於難」。《廣韻.上聲.耿韻》:「倖,儌倖。」《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四:「官府雖則斷道:『一死自抵前生,豈以再世倖免!』不准其訴,然卻心裡大為驚怪。」《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但不由進士出身,驟躋卿貳,我朝祖宗,無此法度,且開天下以倖進之心。」

2. 接近、寵幸。《集韻.上聲.耿韻》:「倖,一曰:『親也。』」《後漢書.卷七八.宦者列傳.序》:「文帝時,有趙談、北宮伯子,頗見親倖。」明.無名氏《鬧銅臺》第一折:「卻不道三從四德存貞性,將他那色心一片專偏倖。」

3. 親信、佞臣。《後漢書.卷六五.皇甫張段列傳.皇甫規》:「又因緣嬖倖,受賂賣爵,輕使賓客,交錯其閒。」《宋史.卷三八三.列傳.虞允文》:「自古人主大權,不移於奸臣,則落於近倖。」

4. 親近的。《後漢書.卷五八.虞傅蓋臧列傳.蓋勳》:「靈帝召見,問:『天下何苦而反亂如此?』勳曰:『倖臣子弟擾之。』」

5. 引。《文選.張衡.思玄賦》:「毋綿攣以倖己兮,思百憂以自疹。」唐.李善.注:「倖,引也。」

注音: ㄒㄧㄥ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倖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