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晒傷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unburns
作者: 劉淑媛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晒傷是指直接或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因紫外線的刺激,皮下血管擴張出現發紅、癢和疼痛的現象。晒傷可分為三種:(1)輕度:皮膚變紅,隨後出現脫皮和乾燥情形;(2)中度:皮膚更紅,稍腫脹、觸痛、發癢、出現水泡、脫皮;(3)重度:發燒、寒顫、出現水泡。
  頭部受陽光熱刺激,造成腦部充血而出現頭昏、頭痛、噁心、嘔吐,甚至呼吸困難的現象,有些人還會暈倒不省人事。除了皮膚及頭部的局部傷害外,晒傷還可能伴有中暑、中熱衰竭及痙攣等全身症狀。
  皮膚晒傷的處理:(1)沖水或冷溼敷;(2)水泡不可刺破,讓身體再吸收,以免感染發炎;(3)水泡已被則以乾淨或消毒紗布敷蓋,找醫師治療。
  頭部日射不適的處理:(1)患者移至陰涼處,解除身上束縛的衣物,平躺,頭略抬高;(2)頭部冰敷,加速散熱,以減除充血的症狀;(3)若意識清醒,酌量供給冷飲料(注意不可猛灌,避免頭疼加劇);(4)注意生命現象,必要時可採用復甦姿勢或施行人工呼吸。
  中暑的症狀與處理:虛弱、眩暈、噁心、脈搏快而強、皮膚發熱發紅、體溫很高(可達42℃)。傷患移至陰涼處後,採半坐臥姿勢,以全身擦拭來降溫。若無效,可改用百分之二十五的酒精擦拭,或以大塊布裹住全身再沖水、搧風,直到體溫下降。清醒者最好供給冷鹽水。注意休克徵狀及生命現象,患者一定要送醫治療。
  中熱衰竭的症狀及處理:虛弱、大量出汗、皮膚溼冷、眩暈、脈搏弱、噁心、嘔吐、體溫正常或稍低。患者亦應移至陰涼處,鬆開衣物,靜躺休息。神智清醒者可供冷水或冷鹽水。昏迷但仍能自行呼吸者,則採復甦姿勢。
  熱痙攣的症狀及處理:大量出汗、皮膚溼冷、肌肉痙攣。因大量出汗,體內電解質失去平衡所致,故除處理抽筋的肌肉外(雙手穩定地抓緊抽筋的肌肉或以溫溼毛布緊壓住),每隔十五分鐘供給半杯(120~150 C.C.)鹽開水,靜躺在陰涼處休息。
  晒傷的預防:(1)以防晒油或冷霜保護皮膚;(2)外出時應撐傘;(3)穿著輕薄的衣物;(4)注意水分的補充。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晒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