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事實與價值二分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act-Value Dichotomy
作者: 李琪明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事實與價值二分是指把事實與價值視為不同且沒有關聯的一種主張。這種觀點可溯自十八世紀的古典經驗論者休姆(David Hume)。他主張善惡純係感情的對象,而非理性的對象。理性所處理的是「事實」問題,因而由「實然」(is)不能導出「應然」(ought),也就是事實無法導出價值的意思。其後,後設倫理學(meta-ethics)的先驅穆爾(G.E. Moore)提出若由實然導出應然,就是犯了所謂「自然主義的 誤」(naturalistic fallacy)。而邏輯實徵論者(logical positivist)更認為價值不過是一些思辨的玄思而已,不能透過「可檢證性原則」(principle of verfiability)加以核證,不足以為知識。
  卡納普(R. Carnap)指出價值命題係主觀意願與情緒表示之文法變形。受到邏輯實徵論的影響,倫理主觀論者艾爾(A.J. Ayer)也否定了價值問題的存在,但他認為作價值判斷的人只是表達,而沒有肯定其感受,所以不必為價值的問題爭論,只有事實的問題才會引起爭執。此外,主張規約主義(prescriptivism)的黑爾(R.M. Hare)亦認為不能夠從非道德的事實陳述推衍出道德判斷。
  價值與事實二分基本上是沿著休姆的思考路線,而後經邏輯實徵論等學派的闡揚,對於價值論中的主觀主義者以及後設倫理學皆有莫大的影響。至於價值與事實之間是否存有鴻溝,可否加以彌補或聯結等,則一直是爭論不休的問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事實與價值二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