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兀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兀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wù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兀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wù |
解釋:
[形] 1.高聳特立。唐.劉禹錫〈九華山歌〉:「君不見敬亭之山黃索漠,兀如斷岸無稜角。」 2.光禿。如:「兀鷹」。唐.杜牧〈阿房宮賦〉:「蜀山兀,阿房出。」 [副] 1.尚、仍、還。《水滸傳》第九一回:「黑旋風李逵兀是火剌剌的只顧砍殺。」 2.渾然無知的樣子。《文選.陸機.文賦》:「兀若枯木,豁若涸流。」唐.李白〈月下獨酌〉詩四首之三:「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3.不安的樣子。如:「兀兀難安」。漢.傅毅〈舞賦〉:「兀動赴度,指顧應聲。」 [動] 動搖、飄蕩。《後漢書.卷七四下.袁紹傳》:「未有棄親即異,兀其根本,而能全於長世者也。」宋.蘇軾〈好事近.湖上雨晴時〉詞:「獨棹小舟歸去,任煙波飄兀。」 [綴] 加在代詞前形成複詞。如:「兀那」、「兀誰」。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兀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注音: | ㄨㄤ #ㄨˋ |
正字: | 尢 |
異體字/附錄字內容: |
〔關鍵文獻〕 《玉篇》。 《字彙》。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兀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