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兒童之家(蘇聯)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hildren's Home (U.S.S.R)
作者: 鍾宜興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兒童之家係前蘇聯及俄羅斯聯邦為照顧孤兒,或父母因病、服刑等原因而無人監護的兒童所設立的國家教育機構,藉以保障這些兒童的生活與健康,並教育他們為自己獨立生活作準備。
  早在沙皇時代便設有類似的機構,稱之為兒童暫時收留所,而於一七六四年在莫斯科開設第一所「養育之家」。一九一七年革命結束後,共黨政府對於因長期戰爭造成大量的孤兒及流浪兒,形成社會不安的問題,亟思對策,乃於一九一八年頒布法令設置專門機構,一九一九年將全國這類型機構正式命名為「兒童之家」,由人民教育委員會裡社會保障部門管理。一九二○年代之後,正式納入國民教育機構體制內,全部費用由國家提供。二次大戰後,孤兒問題再次受到重視,一九五○及一九六○年代兒童之家的數目大量增加,同時亦增設寄宿學校機構。一九七○年代至一九八○年代初期,基於國家財政分配的考量,致使兒童之家經費不足,未能有良好的發展。一九八○年代中期以後,政府為改善兒童之家的設備與教學,於一九八五及一九八七年頒布命令加以改善,規定一至八年級每班學生不得超過二十五人,九至十年級則不超過二十人。一九八八年更設立新型態的兒童之家,稱之為「家庭式兒童之家」,即以家庭的方式組織六名至九名不同年齡的兒童於一個單位,進行教養與教育的工作。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仍持續兒童之家的各項制度,約可分為兩類,一是收容三至七歲學前兒童的學前兒童之家,一是及收容七至十八歲學童的兒童之家。學齡兒童可進入附近的普通學校學習;不完全中學畢業後,可不必經過考試進入中等專業學校,或優先進入職業學校。兒童離開兒童之家,升入中等教育以上的學校就學後,於假期期間仍可回來度假兩週,食宿皆免費。進入社會之後,亦有社會服務部門予以協助。一九九三至一九九四年,全俄羅斯聯邦共有六百零六所兒童之家,兒童四萬二千名;家庭式兒童之家有三百四十八所,兒童二千三百名。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兒童之家(蘇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