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祧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iāo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祧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iāo |
解釋:
[名] 1.祖廟。《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紇不佞,失守宗祧,敢告不弔。」 2.古代遠祖神位所遷往的宗廟稱為「祧」。《周禮.春官.守祧》:「守祧掌守先王先公之廟祧。」漢.鄭玄.注:「遷主所藏曰祧。」 3.繼承上代的人。如:「承祧」、「守祧」。 [動] 1.遷廟。《新唐書.卷一三.禮樂志》:「已祧之主,不得復入太廟。」《宋史.卷一二三.禮志二十六》:「僖祖及文懿皇后神主既祧,準禮不諱,忌日亦請依唐睿宗祧遷故事廢之。」 2.承繼。《聊齋志異.卷二.俠女》:「且身已向暮,旦夕犯霧露,深以祧續為憂耳。」《老殘遊記二編》第六回:「不怕等二老歸天後再還宗,或是兼祧兩姓俱可。」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祧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祖廟。《禮記.祭法》:「遠廟為祧。有二祧,享嘗乃止,去祧為壇。」《左傳.襄公九年》:「君冠,必以祼享之禮行之,以金石之樂節之,以先君之祧處之。」《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紇不佞,失守宗祧,敢告不弔。」 2. 將超越定制之遠祖神主遷入祖廟。《周禮.春官.守祧》:「守祧,掌守先王先公之廟祧。」漢.鄭玄.注:「遷主所藏曰祧。」《新唐書.卷一三.禮樂志三》:「已祧之主,不得復入太廟。」《宋史.卷一二三.禮志二十六》:「僖祖及文懿皇后神主既祧,準禮不諱,忌日亦請依唐睿宗祧遷故事廢之。」 3. 承繼為後嗣。如:「承祧」、「祧緒」。《老殘遊記二編》第六回:「不怕等二老歸天後再還宗,或是兼祧兩姓俱可。」《聊齋志異.卷二.俠女》:「且身已向暮,旦夕犯霧露,深以祧續為憂耳。」 4. 超越。清.顧炎武〈與友人論學書〉:「舍多學而識,以求一貫之方,置四海之困窮不言而終日講危微精一之說。是必其道之高於夫子,而其門弟子賢於子貢,祧東魯而直接二帝之心傳者也。我弗敢知也。」 |
|
注音: | ㄊㄧㄠ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祧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