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期刊評鑑法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valuation of Periodical
作者: 莊道明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期刊評鑑法是針對圖書館期刊資料,評鑑其被使用的程度,以作為期刊訂購、裝訂儲存與期刊管理的參考依據。近年來由於國際經濟不景氣,連帶影響到圖書館經費縮減,加上年年上漲的期刊訂費,使得圖書館不得不刪減不必要的期刊,以提高期刊的使用效能,同時亦可減少不必要的期刊裝訂,以節省圖書館的空間。因此,期刊評鑑便成了圖書館必需從事的調查工作。
  期刊評鑑的方法大致與圖書的評鑑方法相同。包括期刊量的評鑑、書目核對法、專家評鑑法、讀者意見調查法、資料提供能力評鑑法等。而一般圖書館較常使用引用文獻分析與館內使用調查法,以了解期刊被利用的狀況。引用文獻法較適用於學術性或專門性或專門性圖書館的期刊評鑑,主要是因這類圖書館的讀者大都有學術性出版品,這些學術性出版品都有參考書目可作為分析評鑑的依據。目前因為圖書館的期刊大多限於館內閱覽,因此無法使用流通記錄來分析期刊使用情況。而館內使用調查法便可用來調查期刊在館內被利用的情況,調查的方式可分成當期期刊與裝訂期刊兩部分分別進行。當期期刊的調查可在每分最新的期刊封面上貼上一張調查單,調查單上應說明圖書館正從事期刊使用的調查,請讀者閱後在調查單上註記。調查時間結束之後,再逐一統計每分期刊註記的次數,即可以了解期刊被使用的狀況。此種方法調查時間不宜過短,最好不要少於3個月。裝訂期刊的使用調查,可以要求讀者在調查期間內,利用期刊後不要歸架,統一放置於閱覽桌或書車上,由館員定時記錄後歸架。在從事此項調查時,應該於圖書館的公告欄或醒目的地方,張貼清楚的海報說明,請求讀者充分合作,同時也要向讀者說明因調查需要,所採取不同於一般時間的服務措施,以免讓讀者產生誤解造成往後服務的困擾。
  由於期刊對於學術研究相當重要,不同學科領域對於期刊的需求程度亦不相同,因此若只憑使用程度來評鑑期刊亦欠缺周詳。因此有些學者主張對於期刊的評鑑應該採用多重標準(Multiple Criteria)。認為一分期刊的評鑑應該由以下幾項因素共同來決定,包括期刊的訂購價格、年平均使用率、期刊被引用的次數、期刊被書目資料庫索引收錄的程度、期刊在鄰近圖書館可及的程度、期刊出版商的聲譽、刊物與課程的相關程度等。每項因素可以根據評鑑的需要,給予不同相對加權分數,然後依據每項評鑑因素將期刊排名與加權計分,再將每分期刊的各項分數加總得到期刊的總分排名。最後按照此分排名決定期刊淘汰或不續訂的清單。由於這樣的期刊排名是根據多項因素評鑑所得,比較客觀與周延,但要將每項評鑑因素均計算出來頗為費時費力。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期刊評鑑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