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豫、時、孫、摩」的教學原則 - 教育百科
「 | |
豫 | |
、 | |
時 | |
、 | |
孫 | |
、 | |
摩 | |
」 | |
的 | |
教 | |
學 | |
原 | |
則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蔡碧璉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禮記.學記]中說:「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凌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指教學要能防範於未然,把握學生學習動機因勢利導,順應學生個別差異,及與同學之間互相切磋等,並須避免交狎狂之友,而導致荒廢學業。還要能重視學習過程中與同學之間「相觀而善」,取長補短等。 [學記]中非常重視教學時「豫、時、孫、摩」這四項教學原則。所謂「豫」是指預防,「時」是指時機,「孫」是指適應,「摩」是指觀察。「禁於未發之謂豫」,是說學生不良的習性,要事先預防,使之不致發生;如果發生之後再加以抑制或禁止,必使學生感到扞格而不易矯正。「當其可之謂時」,是說學生有了學習需要,就要把握時機,指導學習,以滿足其需要;如果未把握時機,需要消失,再來勉強他學習,用力多而成功少,則必是勤苦而難成了。「不凌節而施之謂孫」,是說教學須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如果不按順序學習,教材漫無系統,其結果必致壞亂而不修,達不到教學效果。「相觀而善之謂摩」,是說觀察同學的表現,可以收切磋琢磨之效;如果是「獨學而無友」,其結果必是孤陋而寡聞,自己學習成績的好壞,自己也無從了解。因此教學時能注意到「豫、時、孫、摩」四大原則,則教學容易成功,就是所謂 「教之所由興也」。如果教學不注意這四大原則,並且還 「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就是經常與不良的同伴朋友往還,狎邪遊蕩,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師長訓誨置若罔聞,自己的學業聽其荒廢,這便是教學失敗的主因。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豫、時、孫、摩」的教學原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