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鷦鷯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iāo liáo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鷦鷯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iāo liáo |
解釋:
動物名。燕雀目鷦鷯科。體型小,背及翼均為紅褐色,腹部淡褐,體側有黑色細小橫紋。鳴聲美,短尾常翹於背上,喜步行、跳躍,常居於陰暗潮溼處。分布於高山區。會用草葉和毛髮等構築整齊舒適的小窩。也稱為「巧婦」。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鷦鷯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簡介: 鷦鷯是台灣的特有亞種鳥類,棲息於海拔2200~3950公尺之高山寒原,或林下底層之箭竹叢中,族群數量甚為普遍。以昆蟲為食物。在臺灣的繁殖期為6~7月,每窩產4枚蛋,蛋為無光澤之白色,有細小之紫褐色點。 |
|
知識 1: 無蹼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鷦鷯 | |
中文門名: | 脊索動物門 |
分布海拔高度: | 中海拔﹝1000~2500公尺﹞ |
紀錄類別: | 脊椎動物鳥類知識單元 |
中文科名: | 鷦鷯科 |
腳趾型: | 三趾向前,一趾向後﹝常態足﹞ |
棲所環境: | 灌木叢 |
拉丁亞門名: | VERTABRATA |
拉丁種小名: | troglodytes |
拉丁屬名: | Troglodytes |
中文綱名: | 鳥綱 |
拉丁界名: | ANIMALIA |
拉丁亞綱名: | NEORNITHES |
拉丁科名: | TROGLODYTIDAE |
拉丁門名: | CHORDAT |
學域-大分類: | 動物-鳥類 |
拉丁亞目名: | PASSERES DIACROMYODAE |
中文界名: | 動物界 |
世界地理分布: | 台灣特有 |
中文亞目名: | 等肌亞目 |
中文目名: | 雀形目 |
拉丁目名: | PASSERIFORMES |
中文亞綱名: | 今鳥亞綱 |
拉丁綱名: | AVES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鷦鷯 |
英文名: | Troglodytes troglodytes taivanus |
描述: 體長約 10cm。全身大致為暗褐色,體型圓胖。有不明顯的淡色眉線。下背、兩翼及尾佈滿黑褐色細橫紋,中覆羽有若干白點。尾短,常上翹。腹面淡黃褐色,雜有白點。眼黑色。喙細,上喙黑色,下喙黃褐色。腳淡褐色。 |
|
分布: 廣布於北半球溫帶地區,包括歐亞大陸(喜馬拉雅以北)、非洲西北部、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日本、台灣、北美洲。台灣分布於全島 2,500m 以上的高海拔森林與草地。 |
|
作者: | 林文宏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Winter Wren |
日期: | 2007年1月 |
出處: |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
辭書內容
學名: Troglodytes troglodytes |
|
形態: 體長10公分,花紋及顏色依亞種不同而有些微差異,全身大致為棕褐色,有一不明顯的眉線,喙黑色微彎,背部褐色腹面顏色較淡,且於脅及腹部密佈黑色的縱紋,翅及尾棕色亦有黑色橫紋,尾長高高翹起。 |
|
分布: 共44亞種,唯一同時分布於舊大陸及新大陸的種類,在舊大陸包括歐洲、亞洲及非洲,向南分布至台灣及印度北方,於新大陸由阿拉斯加至加州山區,冬季會往南遷至墨西哥灣,亞種多達數十種。 |
|
生態習性: 偏好針葉林環境,在森林中下層尋找食物,以昆蟲為食。繁殖期常站立於突出枝頭鳴唱,鳴唱聲優美,為一連串顫抖音。為一夫多妻制,雄鳥於領域內築數個巢,雌鳥分別在不同的巢中繁殖;巢為圓頂狀,以青苔、藤蔓及樹葉組成,築巢於濃密的灌叢或岩縫及樹洞中,每窩產4~6枚枚白色的卵。 |
|
綱: 鳥綱(Class Aves) |
|
目: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
|
科: 鷦鷯科(Family Troglodytidae)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鷦鷯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