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電化教育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lectrified Education
作者: 信世昌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電化教育」指藉由電訊傳播或藉著電器機具的放映來傳遞教學內容的一種方式。而「電化教育」和「視聽教育」由於意義相近,經常為互通之名詞。實則,「電化教育」一詞起源於民國二十四年(1935),我國教育部與中央廣播電臺合作播送「教育節目」,當時即稱之為「電化教育」。在抗戰期間,政府在各省設立電影巡迴放映隊對民眾實施宣導教育,亦可視之為電化教育的範圍。然而當時的電化教育是以社會教育為主,尚未應用於學校教育。
  民國四十二年,教育部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 Education, Science and Culture Organization)訂定了一項基本教育計畫,由美籍顧問歐輔仁博士在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前身)開設視聽教育之課程,並在全省師範學校暨其輔導區各國民小學推廣視聽教育,於是視聽教育開始進入學校教育體系。而隨著「視聽教育」一詞逐漸盛行,民國五十九年,教育部公布〔視聽教育實施辦法〕,使「視聽教育」一詞得到正名,而「電化教育」一詞則漸不復使用。
  電化教育實則僅侷限於使用廣播和電影媒體以傳達社會教育的方式,而視聽教育尚可包括其他的電化媒體,例如幻燈機、透明投影機,乃至於電腦多媒體,亦可包括「非電化」之教學媒體,並且視聽教育的應用範圍亦較廣,不僅限於社會教育,尚普遍行於學校教育之中。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電化教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