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十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hí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十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hí |
解釋:
[名] 1.數目字,為九加一的總和。大寫為「拾」,阿拉伯數字作「10」。 2.二一四部首之一。 [副] 滿足、完滿。如:「十足」、「十全十美」。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十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十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tsa̍p
|
解釋:
|
|
音讀: |
si̍p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十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數目字,為九加一之和。《說文解字.十部》:「十,數之具也。」大寫為「拾」,阿拉伯數字作「10」。 2. 十倍。《孫子.謀攻》:「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漢書.卷五二.竇田灌韓傳.韓安國》:「臣聞利不十者不易業,功不百者不變常。」 3. 「十」之數表極至、完滿之境。如:「十足」、「十全十美」。宋.孔平仲〈對菊有懷郎祖仁〉詩:「庭下金齡菊,花開已十分。」 4. 表數極多之意。《後漢書.卷四一.第五鍾離宋寒列傳.第五倫》:「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寢。」《北齊書.卷一一.文襄六王列傳.河南康舒王孝瑜》:「謹慎寬厚,兼愛文學,讀書敏速,十行俱下,覆棋不失一道。」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
|
注音: | ㄕˊ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十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