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叮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ㄨㄣˊㄔㄨㄥˊㄓㄜㄧㄠˇㄖㄨˊ:「ㄅㄟˋㄨㄣˊ˙ㄗㄉㄧㄥ˙ㄌㄜ!」
  2. ㄗㄞˋㄙㄢㄊㄧˊㄒㄧㄥˇㄍㄠˋㄖㄨˊ:「ㄉㄧㄥㄋㄧㄥˊ」、「ㄉㄧㄥㄓㄨˇ」。
  3. ㄋㄧˇㄕㄥㄘˊㄇㄛˊㄋㄧˇㄌㄧㄥˊㄉㄤㄇㄣˊㄌㄧㄥˊㄉㄥˇㄈㄚㄔㄨ˙ㄉㄜㄕㄥㄧㄣㄖㄨˊ:「ㄉㄧㄥㄉㄤ」、「ㄉㄧㄥㄉㄨㄥ」、「ㄉㄧㄥㄉㄧㄥㄉㄤㄉㄤ」。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叮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īng
解釋:
  1. 螫咬。
    【例】蚊子叮  ◎
  2. 吩咐。
    【例】叮嚀、叮囑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īng
解釋:
[動]
1.蚊、蟻或蜜蜂等昆蟲螫咬人畜。如:「被蚊子叮了。」
2.再三吩咐。如:「叮嚀」、「叮囑」。
[擬]
參見「叮噹」、「叮叮噹噹」、「叮叮咚咚」等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i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叮嚀、吩咐。
同義詞: 吩咐
音讀: tì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被蚊子等昆蟲咬到。
  2. [[動] ] 斥責。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動]❶蚊、蟻或蜜蜂等昆蟲螫咬人畜。如:「被蚊子叮了。」
❷再三吩咐。如:「叮嚀」、「叮囑」。

[狀]見「叮噹」、「叮叮噹噹」、「叮叮咚咚」。
※叮噹:
⑴狀聲詞。形容金、石、玉器等互相碰擊的聲音。西遊記.第十一回:「只見那壁環珮叮噹,仙香異常。」紅樓夢.第五十三回:「鴉雀無聞,只聽鏗鏘叮噹,金鈴玉佩微微搖曳。」或作「玎璫」、「叮噹」。
⑵一種和尚做佛事所用的法器。形如銅鑼,有木把。後亦指孩童所玩的小鑼。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小孩子吹的簫,打的叮噹,女人戴的錫簪子。」
⑶引申為打破東西。金瓶梅.第五十八回:「如何恁拏出來?一時叮噹了我這鏡子,怎了?」
※叮叮噹噹:
⑴狀聲詞。形容玉石、金屬的撞擊聲。元.周文質.叨叨令.叮叮噹噹鐵馬兒曲:「叮叮噹噹馬兒乞留玎琅鬧,啾啾唧唧促織兒依柔依然叫。」亦作「當當丁丁」、「丁丁當當」。
⑵引申為名聲響亮。水滸傳.第二十四回:「我是一個不帶頭巾男子漢,叮叮噹噹響的婆娘,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鱉老婆!」
※叮叮咚咚:
狀聲詞。形容金屬、玉石等較具規律的敲擊聲或樂聲。如:「棒棰打在琴鍵上,叮叮咚咚的響,非常悅耳動聽!」

注音: ㄉㄧ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叮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