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台灣小灰蝶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Zizeeria karsandra (Moore, 1865) 台灣小灰蝶 Zizeeria karsandra (Moore, 1865) 臺灣小灰蝶又稱為莧藍灰蝶或吉灰蝶。本種成蟲展翅寬約17–21mm。成蟲前翅略似三角形,後翅近扇形,雌蝶翅形比雄蝶圓。雄蝶前後翅背面為藍紫色亮鱗,僅前翅外緣與後翅前、外緣有黑褐色紋。翅腹面淺褐色、翅外緣為深褐色邊,前翅外緣有兩排褐色斑紋、內側有一排鑲白邊的黑褐色斑紋、近中央有一鑲白邊的ㄑ形暗褐色紋、往內有一鑲白邊的暗褐色斑,後翅斑紋與前翅類似、中央的白邊ㄑ形暗褐色紋被排列成D形的鑲白邊黑褐色斑紋所包圍。雌蝶翅背面斑紋與雄蝶略有不同,藍紫色亮鱗範圍較小、翅緣的黑褐色紋較寬。雌蝶翅腹面色彩則與雄蝶相似。 幼蟲在臺灣的寄主植物是莧科的刺莧、野莧菜及蓼科的節花路蓼等植物。雌蟲產卵於寄主植物葉上,卵為淺綠色扁圓形,表面具網狀稜刻。幼蟲淺綠色或淺褐色,取食寄主植物葉片,老熟幼蟲在植株附近隱蔽處化蛹,蛹為淺綠色縊蛹,體表具黑褐色斑紋。 本種成蟲與沖繩小灰蝶(Z. maha okinawana)類似,而最大辨別特徵是本種體型較小且翅背面為藍紫色亮鱗,而後者為淺藍色亮鱗。此外,本種前翅腹面近中央的斑紋列比外緣斑紋列的顏色深,而後者前翅腹面的斑紋列顏色則相同。另外,本種與微小灰蝶(Z. otis riukuensis)外觀也類似,差別在於本種後翅腹面中央外側的暗褐色斑紋成弧形排列,而後者的斑紋列中前方第二個斑紋向內彎曲。 本種分布範圍極廣,除臺灣外,尚包括西歐、北非、中東、東南亞、中國、日本及澳大利亞等地區。一年多世代,成蟲全年可見,常於開闊的草地、農田附近活動,好訪花吸蜜。分布於臺灣平地至低海拔山區。
知識 1:
皆陸生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台灣小灰蝶
世界地理分布: 中華民國
中文亞科名: 藍灰蝶亞科
中文族名: 藍灰蝶族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中文目名: 鱗翅目
中文科名: 小灰蝶科
中文綱名: 昆蟲綱
中文總科名: 鳳蝶總科
中文門名: 節肢動物門
學域-大分類: 動物-昆蟲類
拉丁亞科名: Polyommatinae
拉丁屬名: Zizeeria
拉丁族名: Polyommatini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目名: Lepidoptera
拉丁科名: Lycaenidae
拉丁種小名: karsandra
拉丁綱名: Insecta
拉丁總科名: Papilionoidea
拉丁門名: Arthropod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