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跱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ㄗㄨˊ
  • 部首外筆畫 6
  • 總筆畫 13
  • 漢語拼音 zhì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ì
解釋:
[動]
1.留止、佇立。《淮南子.脩務》:「鶴跱而不食,晝吟宵哭。」《續漢書志.第一二.天文志下》:「大將軍何進令司隸校尉袁紹私募兵千餘人,陰跱雒陽城外。」
2.對峙、對立。《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方今英雄棋跱,豺狼闚望。」《晉書.卷五四.陸機傳》:「遂躋天號,鼎跱而立。」
[名]
行館、招待所。《後漢書.卷三.章帝紀》:「丁酉,南巡狩,詔所經道上,郡縣無得設儲跱。」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站立。《淮南子.脩務》:「鶴跱而不食,晝吟宵哭。」《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方今英雄棋跱,豺狼闚望。」《文選.卷三.賦.禰衡.鸚鵡賦》:「嬉遊高峻,棲跱幽深。」唐.李善.注:「跱,立也。」

2. 特出、傑出。《三國志.卷一二.魏書.崔毛徐何刑鮑司馬傳.崔琰》:「子之弟,聰哲明允,剛斷英跱,殆非子之所及也。」南朝宋.裴松之.注:「『跱』或作『特』竊謂『英特』為是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南朝梁.劉孝標.注引謝承《後漢書》:「徐穉字儒子,豫章南昌人。清妙高跱,超世絕俗。」

3. 留置、留止。《文選.卷二.賦.張衡.西京賦》:「跱遊極於浮柱,結重欒以相承。」唐.李善.注:「跱,猶置也。三輔名梁為極,作遊梁置浮柱上。」《續漢書志.第一.天文志下》:「大將軍何進令司隸校尉袁紹私募兵千餘人,陰跱雒陽城外。」

4. 蓄積、儲備。《管子.輕重甲》:「故頡封食邑,富商蓄賈,積餘藏羨,跱蓄之家,此吾國之豪也。」民國.黎翔鳳.校注引安井衡云:「跱、歭同,積也。」《後漢書.卷三.章帝紀》:「丁酉,南巡狩,詔所經道上,郡縣無得設儲跱。」唐.李賢.注:「儲,積也。跱,具也。言不預有蓄備。」

注音: ㄓ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跱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