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繼之者善,成之者性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傅元龍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周易‧繫辭上〕五章說:「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就易理而言,道之體為太極,道之用為陰陽。而孤陽不立,孤陰不生,宇宙萬物生成之道,在於陰陽交會。萬物係由陰陽所構成,而原本陰陽二元,明潔純淨,故無不善。這種純然不雜之氣,所化合而成的生命元素,當然承繼原本之純善,故曰「繼之者善」。再由生命元素構成人與萬物,在人生成之後,上天所賦予之性,必然是純淨之善性,故曰「成之者性也」。孟子主張性善論即本於此。是從道體之善推衍到人性善的一種說法。
  從廣泛的一面來看,繼一陰一陽之道者,即是萬物之化生,本章中有「生生之謂易」一句,〔繫辭下〕第一章中有「天地之大德曰生」,似乎可以把陰陽化生萬物解釋為「善」,是「繼道」之後的成就。而在萬物生成之後,各有其性,應是「成之者性也」的意思。參照〔大戴禮‧本命第八十〕中所說:「分於道,謂之命,形於一,謂之性。」及〔易本命第八十一〕中說:「子曰:夫易之生,人、禽、獸、萬物昆虫各有以生。」每一種生物即有一種特性,用此解釋,可能更普遍些,而不及人性中善惡之爭。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繼之者善,成之者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