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啐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uì
解釋:
  1. 用力從口中吐出。
    【例】啐一口痰。
  2. 嘆詞。表示鄙夷或憤怒。
    【例】啐!像他這種好吃懶做的人也想成功?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uì
解釋:
[動]
1.品嚐滋味。《禮記.雜記下》:「主人之酢也,嚌之,眾賓兄弟則皆啐之。」
2.用力吐出。如:「啐一口痰」。
3.發出唾聲,表示鄙夷或憤怒。《二刻拍案驚奇》卷三:「桂娘啐了一啐道:『虧你不羞。』」
[形]
喧鬧、嘈雜。如:「市場裡,人聲嘈啐。」
[歎]
表示鄙夷或憤怒的語氣。《水滸傳》第九三回:「李逵道:『啐!原來是夢,卻也快當!』」
注音:
漢語拼音: q
解釋:
[歎]
表示輕蔑或斥責。如:「啐!你臉皮真厚!」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ㄘㄨㄟˋ

1. 驚也。《說文解字.口部》:「啐,驚也。」

2. 品嚐,小飲。《玉篇.口部》:「啐,嘗也。」《集韻.去聲.隊韻》:「啐,少飲酒也。」《禮記.雜記下》:「主人之酢也,嚌之,眾賓兄弟則皆啐之。」《孔叢子.儒服》:「昔君子之於酒食,有啐嘗之義,無捐放之道。」

3. 用力吐出。如:「啐一口痰」。《喻世明言.卷八.楊八老越國奇逢》:「被人做一萬個鬼臉,啐乾了一千擔吐沫,也不為過。」《紅樓夢》第二五回:「這些話沒說完,被賈母照臉啐了一口唾沫。」

4. 發出唾聲,表示鄙夷或憤怒。《二刻拍案驚奇》卷三:「桂娘啐了一啐道:『虧你不羞。』」《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姑娘這纔曉自己說得是夢話,聽得她在那裡答岔兒,便呸的啐了一口說:『甚麼花兒,你收在鏡匣兒裡?』」

5. 嘆詞。表示輕蔑、憤怒或斥責。《水滸傳》第九三回:「李逵道:『啐!原來是夢,卻也快當!』」《紅樓夢》三八回:「鴛鴦道:『啐,這也是作奶奶說出來的話!我不拿腥手抹你一臉算不得。』」《醒世恆言.卷二七.李玉英獄中訟冤》:「焦氏照面一口涎沫,道:『啐!青天白日這樣亂說!』」

㈡ㄗㄚˊ

喧鬧、嘈雜。如:「嘈啐」。《集韻.入聲.術韻》:「啐,嘈啐,眾聲。」漢.馬融〈長笛賦〉:「啾咋嘈啐似華羽兮,絞灼激以轉切。」唐.李善.注引《埤蒼》曰:「嘈啐,聲貌。」

注音: ㈠ㄘㄨㄟˋ ㈡ㄗㄚ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啐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