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囚禁心理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rison Psychology
作者: 賈馥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囚禁心理學為心理學的一支,主要研究因失去自由而生的心理影響,探討有效的處理方法,以克服因囚禁而生的消極心理作用,並預防出獄後成為再犯。
  心理學家從囚禁的目的探討其效果,發現普通監獄並未產生預期的效果。如以隔離犯人保障社會安全而言,則犯人在監獄中,勢必遵守監獄規則,縱然偶有違規行為,與社會毫無影響。如以囚禁為對不法行為之懲罰而言,則此種懲罰未必為犯人心甘情願的接受,甚至更引起憤恨與報復心理,如以囚禁有嚇阻作用而言,則監獄存在已久,初犯者絡繹不絕,其效果亦大有可議之處;至於所謂之嚇阻作用,更無從由未犯罪者中區分何人係因恐懼囚禁而不敢做出違法行為;因而提出「教養院」(Correctional Institutions)之議,倡議在此類機構中,犯人雖係服刑,但有覺悟改變的機會,重建健康心理,並學習技能,俾出獄後不致成為累犯,且有正當技術謀生,方為正途。
  教養院依犯人之人格特徵、過去紀錄及徒刑分類,計畫改變犯人的方法,用行為改變技術,或使之如在學校中般學習,或予以技術訓練,或予以心理輔導或治療,以改變其行為及人格特質為主,故犯人有一部分自由,且受到人格的尊重,減少情緒性刺激,可以從事積極的改變或發展,表現良好者,可以得到獎勵以至減刑。
  教養院之設立,始於美國,在監獄形式方面,改善建築與設備,除囚室狀況改良外,並設置運動場所器材、圖書館、工作室等,以物質條件的改良,輔以心理建設,使犯人產生積極的行為改變,其效果仍在觀察中。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囚禁心理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