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心理學 - 教育百科
市 | |
場 | |
心 | |
理 | |
學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Marketing Psychology |
作者: | 王淑俐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市場心理學是應用心理學的一支,研究供需原理與供需關係,特別著重於消費行為的分析。研究項目包括:宣傳、產品、銷售、消費心理等。昔日常稱為商業心理學,近來則稱為消費心理學。 市場是人們為了進行經濟交換而每日或經常集會的場所。由於消費者的選擇行為是可以觀察、描述的,而且資料相當連續且豐富,可以藉「市場」這個自然的「實驗室」,來發展並驗證人類行為的理論。市場心理學以人類的經濟行為作為研究的客體,探討人如何被產品吸引,或基於那些因素而做出購買的抉擇。 在貧窮社會中,市場心理學並無研究之必要。因為產品的數量及類別不多,競爭少,可選擇的也少。貨品固定,流通量有限。最主要的是消費者缺乏強烈的購買動機與購買力。消費者以購買生活必需品為主,少有餘錢供其任意消費。但在富裕社會中,產品的供應增加就有了競爭,供應者努力的重心遂由產品的製造轉向產品的銷售。消費者購物時已不是考慮「買」或「不買」,而是選擇「買這個」或「買那個」。因而供應者即要致力於宣傳工作,於是有了廣告心理學。供應者同時提高產品品質及售後服務,以吸引消費者的注意。有些宣傳廣告甚至有意將某項產品營造出更高的價值(包含實際的及想像的價值)或是釀成一種流行風尚,用購買一項產品作為製造「公眾形象」的表現,不僅要了解消費者的品味,更試圖引導消費者的品味。 現代的市場心理學更著重消費者的主體性、個別性,以及自由度。所以須借重心理學的各項理論,來了解並解釋變化多端的消費心理與行為,並調查經濟行為中「輸入」(資訊)及「輸出」(選擇)之間的「黑箱」是如何運作的。心理學中可用以了解消費者行為的理論包括:知覺及知覺扭曲、評價、動機、決定、選擇意向、觀念形成、態度結構、穩定性及慣性等。總之,市場心理學著重研究無論消費行為是理性或非理性的,都有其心理來源,或是在行為後對心理上造成的影響,都做為製造和推銷的依據。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市場心理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