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夏雷若舞團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harleroi Danses
作者: 尹曼娜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團。夏雷若舞團(Charleroi Danses)在1966年創立於比利時的夏雷若(Charleroi),其前身可追溯至1950年代,當時比利時的Charleroi地區兩個劇院,即「the Charleroi」和「the Theater Royal in Mons」。在演出劇作時常加插舞蹈表演,偶而也會整合較優秀的舞者,演出整齣的芭蕾,所以維持一定數目的舞者。至1959年並導致Ballet Royal de Wallonie的產生,當時主要舞者兼編舞家為Boris Tonin,其他重要舞者包括Marie-Louise Pruvort、Monette Densy、Jo Savino、Jacques Sausin及Jean de Cook,創團藝術指導漢娜.沃斯(Hanna Voos),當時在米蘭史卡拉劇院(Teatro la Scala)研習古典芭蕾,並在英國達汀頓館(Dartington Hall)隨柯特.尤斯(Kurt Jooss)學習現代舞,她亦在莎德斯威爾斯(Sadler´s Wells)獲得教授證書;漢娜.沃斯在1976年退休後,由來自阿根廷的Juan Giuliano接任,1980年由古巴的Jorge Lefebre繼任藝術指導,Lefebre曾隨古巴的Alicia Alonso學習芭蕾,在紐約學習爵士樂,又曾在毛里斯.貝嘉(Maurice Bejert)的二十世紀芭蕾舞團(Ballet du Xxe Siecle)當舞者。舞團之目標在為比利時法語區推廣舞蹈藝術,在此目標下舞團盡力搬演傳統古典芭蕾的鉅作,如《吉賽兒》、《胡桃鉗》、《天鵝湖》等,自1990年,其策略稍有改變,廣泛邀請不同編舞家來協助舞團演出具有各種不同風格的舞碼,自1991年開始舞團的名字由Ballet Royal de Wallonie改為Charleroi/Danses-Centre Choregrephique de la Communaute Francaise。
參照:
舞團提供。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夏雷若舞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