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拈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ㄕㄡˇ
  • 部首外筆畫 5
  • 總筆畫 8
  • 漢語拼音 [一]nián[二]niǎ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ㄩㄥˋㄕㄡˇㄓˇㄐㄧㄚˊㄑㄩˇㄋㄧㄝㄑㄩˇㄖㄨˊ:「ㄋㄧㄢˊㄑㄩˇ」、「ㄋㄧㄢˊㄒㄧㄤ」、「ㄋㄧㄢˊㄏㄨㄚㄖㄜˇㄘㄠˇ」。

注音:
解釋:

2. ㄩㄥˋㄕㄡˇㄓˇㄘㄨㄛㄖㄡˊㄖㄨˊ:「ㄋㄧㄢˇㄒㄧㄢˋ」、「ㄋㄧㄢˇㄉㄥㄒㄧㄣ」。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拈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ián
解釋:
  1. 用手指夾取、捏取。
    【例】拈香、拈花、拈紙片兒 ◎
注音:
漢語拼音: niǎn
解釋:
  1. 用手指搓揉。通「捻」。
    【例】拈線、拈燈心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ián
解釋:
[動]
1.用手指夾取、捏取。如:「拈鬮」、「拈香」、「拈花微笑」。唐.杜甫〈絕句漫興〉詩九首之七:「舍西柔桑葉可拈,江畔細麥復纖纖。」《紅樓夢》第四○回:「裡面盛著一排十根玉簪花棒,拈了一根,遞與平兒。」
2.耍弄、習弄。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三折:「自家陳豹,年長一十八歲,膂力過人,十八般武藝,無有不拈,無有不會。」
注音:
漢語拼音: niǎn
解釋:
[動]
用手指搓揉。通「捻」。如:「拈線」、「拈燈心」。《紅樓夢》第一○五回:「賈政在外,心驚肉跳,拈鬚搓手的等候旨意。」
注音:
漢語拼音: diān
解釋:
[動]
將物品放置手中,估量輕重。通「掂」。如:「他拈了拈小石塊,隨手打了個水漂兒。」《孤本元明雜劇.大劫牢.第一折》:「也不索晝夜思量心內想,也不索拈斤播兩顯耀我這英雄猛將。」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iam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用手指輕輕夾物。
音讀: ni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用手指輕輕地取物。
音讀: ne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