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石室金匱 - 教育百科
ˊ
ˋ
ˋ
  • 漢語拼音 shí shì jīn guì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í shì jīn guì
解釋:
古代國家祕藏重要文書的地方。《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遷為太史令,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也作「金匱石室」。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石室金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詠仁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石室金匱是中國古代官府用以收藏重要檔案圖籍的庫房和裝具,亦稱金匱石室。金匱指用金屬(一般是黃銅)包封或捆索的櫃子。石室即用石頭(或磚石)建造房屋。〔漢書.高帝紀〕唐朝顏師古注曰:「以金為匱,以石為室,重緘封之,保慎之意。」以金匱石室嚴密而慎重保管重要典籍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
  〔尚書.金滕〕記載:史官曾把周公為成王早日痊癒而禱告先王的祝辭典冊納於「金滕之匱」。〔史記.太史公自序〕說,秦王朝已有「明堂石室金匱」,以保存古文、詩書、玉版圖籍等。〔漢書、高帝紀〕載:漢高祖劉邦「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東漢時還建有以石室命名的典籍庫房。至明清時期,石室金匱有了高度發展。明弘治5年(1492),在紫禁城文淵閣建造磚石結構的重樓,將各朝實錄、玉牒等重要文書裝入銅櫃,藏之樓上;把詔冊、制誥及前朝之遺文舊事、備修史之內府衙門所藏文書儲之樓下。明嘉靖13年(1534年)建造的皇史宬是明清兩代的皇家檔案庫,是中國古代石室金匱式庫房的典型建築,至今仍完好保存,並於1956年被列入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又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石室金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