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生態女性主義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cofeminism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生態女性主義的主要主張並不是要求女性和男性平等,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中,男女本來就應該是平等的。女權運動並不是將女性變得和男性一樣,而是讓女性成為女性本來的樣子或她選擇要成為的樣子,讓女性能夠自由選擇要留在家裡工作,或者出外工作。這種意義下的婦女解放,要求賦予生育、養育、家務這一類的工作正面的評價,不再貶低這些工作的價值。在這個主張中有幾個重點。
  第一,女性和自然之間有相當親近關係。女性具有一些和自然非常貼近的特質。例如,女性生養小孩,給予生命,照顧生命,對人的個別需求具有敏銳性,而且能夠照顧個別的人的需求。這是一種難得可貴的德行。而女性所具有的這些特質和大自然生養萬物、照顧萬物是十分貼近的。
  第二,對女性和自然的宰制都來自父權社會的價值體系。自啟蒙運動以來,自然界就被視為只是人類所能利用的資源,這種態度是輕忽了大自然生養萬物、照顧萬物的德性,而壓榨女性的態度與壓榨自然的作為,在父系社會中,其背後的道理同出一轍。
  第三,重建我們與自然界的關係,從有機體的角度來看自然。自然不是機械性系統,它無法被拆開後重組而不改變其本來的面貌。它是一個有機體,存在著動態的系統性。自然中的事物都是環環相扣的,個體與個體,系統與系統之間都有內在關係。沒有任何個體或系統可以被取代,或被移走而不改變自然界這個整體。
  第四,家庭中的工作應該是最核心、最重要的。在父權社會中,講求的是正義、公平,每一個人都一樣有平等的基本權力,而且每一個人都一樣應該受到平等的尊重。但是在家庭中,個體性、差異性是很重要的,不應該因為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而抹煞了這種個體性、差異性,我們應該要關心每一個人個別的特色、個別的需求。傳統以來,家庭中最重要的角色是由女性扮演,兩女性在家庭中所從事的是最核心的工作。例如,敏銳的感覺到、瞭解到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並且能夠體貼的照顧每一個人的需要。對於這些工作,我們要給予正面評價;在實踐上(例如經濟)應該給予家庭工作者相當的對等的經濟報酬,革除傳統對待女性的方式,重建價值體系和行為模式,尊重女性,讓女性成為女性原本的樣子或她選擇要成為的樣子。就動植物而言,棲息地是他們的家,我們要學會重視、尊重他們的家。我們要尊重自然給予生命、照顧生命的德性,而且要尊重自然中的每一個個體。人類應該與自然建立新的關係,而這種新關係的建立開始於尊重各個物種的棲息地,也就是他們的家。我們可以說對生態系最大的破壞就是破壞物種的棲息地,而對一個人最大的不尊重就是忽視、破壞一個人的家。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生態女性主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