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釁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ì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釁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ìn |
解釋:
[動] 1.古代祭祀時,把牲畜的血塗在器皿上,用來祭祀神靈稱為「釁」。《孟子.梁惠王上》:「將以釁鐘。」宋.陸游〈雪中忽起從戎之興戲作〉詩四首之二:「獸奔鳥散何勞逐,直斬單于釁寶刀。」 2.塗、熏。《國語.齊語》:「比至,三釁,三浴之。」《漢書.卷四八.賈誼傳》:「豫讓釁面吞炭。」 3.奮動。《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夫小人之性,釁於勇。」 [名] 1.裂痕、縫隙。《續漢書志.第一.律曆志上》:「候氣之法,為室三重,戶閉,塗釁必周,密布緹縵。」明.宋應星《天工開物.卷中.鐘》:「若相承遇緩,則先入之質欲凍,後者不粘,釁所由生也。」 2.徵兆、禍兆。《國語.魯語上》:「若鮑氏有釁,吾不圖矣。」《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近覽劉氏傾覆之釁。」 3.嫌隙、爭端。如:「挑釁」、「尋釁」。 4.過失、罪過。《左傳.莊公十四年》:「人無釁焉,妖不自作。」 5.姓。如春秋時魯國有釁夏。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釁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古代以牲血塗於祭器上,用以祭祀神靈之稱。《說文解字.爨部》:「釁,血祭也。」《孟子.梁惠王上》:「將以釁鐘。」宋.陸游〈雪中忽起從戎之興戲作〉詩四首之二:「獸奔鳥散何勞逐,直斬單于釁寶刀。」 2. 塗、熏。《國語.齊語》:「比至,三釁,三浴之。」《漢書.卷四八.賈誼傳》:「豫讓釁面吞炭。」唐.顏師古.注:「鄭氏曰:『釁,漆面以易貌。吞炭,以變聲也。』釁,熏也,以毒藥熏之。」 3. 裂痕、縫隙。《說文解字.爨部》「釁」字清.段玉裁.注:「凡坼罅謂之釁。」《續漢書志.第一.律曆志上》:「候氣之法,為室三重,戶閉,塗釁必周,密佈緹縵。」明.宋應星《天工開物.卷中.鐘》:「若相承遇緩,則先入之質欲凍,後者不粘,釁所由生也。」 4. 徵兆、禍兆。《玉篇.爨部》:「釁,兆也。」《國語.魯語上》:「若鮑氏有釁,吾不圖矣。」《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近覽劉氏傾覆之釁。」 5. 過失、罪過。《左傳.莊公十四年》:「人無釁焉,妖不自作。」《後漢書.卷四一.第五鍾離宋寒列傳.第五倫》:「然諸出入貴戚者,類多瑕釁禁錮之人。」 6. 嫌隙、爭端。如:「尋釁」。《遼史.卷八六.列傳.耶律合住》:「六符啟釁邀功,豈國家之利哉?」《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實在因為我們國家的勢力弱到這步田地,還能夠同人挑釁嗎?」 7. 奮動。《玉篇.爨部》:「釁,動也。」《爾雅.釋獸》:「獸曰釁。」晉.郭璞.注:「自奮釁。」《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夫小人之性,釁於勇。」清.王引之《經義述聞.卷二八.爾雅.釋獸》:「家大人曰:『古謂奮為釁也,連言之則曰奮釁。』」 8. 姓。如春秋魯有釁夏。《左傳.哀公二十四年》:「公子荊之母嬖,將以為夫人,使宗人釁夏獻其禮。」 |
|
注音: | ㄒㄧㄣ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釁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