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實習工場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康自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實習工場係指在實施工業職業教育時,為使學生經由實際操作的過程以習得工業技術與經驗,而設置的實習場所。此場所主要是以教學為目的,並非實際生產性的工廠,但其工具與設備都盡量模擬實際生產工廠,期使學生能將所習得的技能在職場上實際運用。
  由於工職教育的實習工場是以教學為目的,不同於以生產為目的之工廠,故具有以下的特質:
  1.以培養基層技術人力為目的:工業職業教育之目的,在於培養基層的工業技術人員,而非以營利為目的,故其機器設備的採購盡量與同職類生產性之工廠的基本機器設置相同,以使學生所習得之技能,可在職場上實際應用為原則。至於過於專業化且又為教學所必須的機具設置,則應不在工職學校採購的範圍,建議由地區性的訓練中心購置,並派專人負責管理及教學,再由附近的工職學校輪流使用,一來可提升機器的利用率,二來學校可省下購置機器及管理、教學等費用,真正達到在不減低教學成果的條件下以最低的成本培養最多的人才。在考慮績效原則下,模擬之情境愈逼真愈好。
  2.設備精密且昂貴:如上所言,工職教育的目標在以最經濟的成本培養最多的人;但並不表示在經濟的考量下,而使用較差的設備。相反地,工職教育工場實習課程之主要目的,乃希望藉由實作的過程,讓學生習得在職場上實際可應用的技能,因而其對學生實習的要求,將如同對工人之工作一般慎重;其對實習成品的要求,亦希望如工廠成品一樣精良,故其機器、設備將盡量比照生產性工廠來購置,以求其一樣精密;既然精密則自然昂貴,故必力求有效使用,以求能同時獲致教學效能,並符合成本效益為原則。
  3.具有明確的教學進度並確實評量學習成效:工職教育最基本的目標在於使學生畢業後能獲得就業的基本技能,即時地加入生產行列。因此,工職教師需依據能力分析所獲致的結果,並參照業者對技能水準的要求,來安排教學內容,計畫教學進度,並訂定應達到的技術水準,以作為考核學生學習成效及修訂課程的依據。
  至於實習工場的類型,依工作內容的不同而分為:
  1.單一單元工場(unit shop):係指用以提供單類工業或行業之教學,而設計布置的實習工場。
  2.綜合工場(general shop):係指在實習工場內,設有兩種以上不同類行業的教學部門。例如:實習工場中同時設有下列各種設備者:木工、金工、電工等稱之。
  3.綜合單元工場(general unit shop):係指將性質類似或使用同類材料的工作所需的機具,布置在一個工場內者稱之。例如:「普通金工場」內可設有板金工作、鉗工工作、車床工作等。
  而不同種類的實習工場各有不同的教學用途及不同適用情形,一般而言,單元工場較符合注重技能養成的職業準備教育,適合高職、專科學校;綜合工場可為著重職業試探中廣泛工業認知的學習者所採用,適合國小、國中;而綜合單元工場,則可為強調職業試探中廣泛技能學習者所採用,適合國中、高中設置。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實習工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