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凌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lí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凌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líng |
解釋:
[名] 1.積冰。《文選.張衡.思玄賦》:「魚矜鱗而并凌兮,鳥登木而失條。」唐.李善.注:「凌,冰也。」 2.姓。如唐代有凌準。 [動] 1.登、升。唐.李白〈書情題蔡舍人雄〉詩:「凌山採芳蓀,愧無橫草功。」 2.駕、乘。《文選.張衡.思玄賦》:「凌驚雷之砊礚兮,弄狂電之淫裔。」唐.李善.注:「凌,乘也。」宋.蘇軾〈赤壁賦〉:「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3.踰越、超過。通「陵」。《呂氏春秋.仲秋紀.論威》:「雖有江河之險則凌之,雖有大山之塞則陷之。」北齊.顏之推〈古意〉詩二首之一:「作賦凌屈原,讀書誇左史。」 4.逼近、壓倒。《文選.曹植.白馬篇》:「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5.欺侮、侵犯。《楚辭.屈原.九歌.國殤》:「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漢.王逸.注:「凌,犯也。」唐.柳宗元〈駁復仇議〉:「讎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驁而凌上也。」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凌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凌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lîng
|
音讀: | Lîng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凌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結冰。《說文解字》正篆作「𣎐」。《說文解字.冫部》:「𣎐,仌出也。」清.段玉裁.注:「仌出者,謂冰之出水,文棱棱然。」 2.積冰。如:「凌汛」、「冬凌」。《文選.卷一六.賦.張衡.思玄賦》:「魚矜鱗而并凌兮,鳥登木而失條。」唐.李善.注:「凌,冰也。」《宋史.卷九四.河渠志四》:「時節啟閉,以除蹙凌、打凌之苦。」 3.踰越、超過。通「陵」。《呂氏春秋.仲秋紀.論威》:「雖有江河之險則凌之,雖有大山之塞則陷之。」北齊.顏之推〈古意〉詩:「作賦凌屈原,讀書誇左史。」 4.欺侮、侵犯。《楚辭.屈原.九歌.國殤》:「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漢.王逸.注:「凌,犯也。」唐.柳宗元〈駁復仇議〉:「讎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驁而凌上也。」 5.逼近、迫近。三國魏.曹植〈白馬篇〉詩:「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唐.白居易〈采地黃者〉詩:「凌晨荷鋤去,薄暮不盈筐。」 6.攀登、升。《管子.兵法》:「凌山阬,不待鉤梯。」唐.李白〈書情題蔡舍人雄〉詩:「凌山採芳蓀,愧無橫草功。」 7.駕、乘。《文選.卷一六.賦.張衡.思玄賦》:「凌驚雷之砊礚兮,弄狂電之淫裔。」唐.李善.注:「凌,乘也。」宋.蘇軾〈赤壁賦〉:「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8.姓。如唐代有凌準。 |
|
注音: | ㄌㄧㄥˊ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凌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