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用性(可及性) - 教育百科
取 | |
用 | |
性 | |
( | |
可 | |
及 | |
性 | |
)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accessibility |
作者: | 葉乃靜 |
日期: | 2012年10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取用性的概念,或譯為可及性,若由實體世界事物來比喻,可以指從某一個點到另一個點的距離遠近,或者說兩地間網路最短距離之連結程度。延伸來說,取用性可以指個人接觸到資訊、服務或設施的機會,或所花費時間的程度;或者抽象的指稱兩個概念的比值,例如:旅行成本和效益之間的比。取用性的測量包括可能存在或可能不存在的連結,兩者都是希望改善兩點間接觸的困難,以增加聯繫、參與或相互影響的機會或服務的品質,例如:交通運輸系統的改善。在圖書館研究領域,圖書館向來被視為具有提供近用資訊之功能,由傳統提供紙本資料到現代提供電子資源的近用服務,因此圖書館已由早期主張擁有和典藏資料的目標,轉向提供資訊近用機會以符合使用者期待。使用者近用資訊的能力,是資訊素養的一環。在資訊社會裡,政府無不致力於提升人民的資訊素養,縮短城鄉、世代、性別等層面的數位落差,以達真正的民主平等之目標。在網路資訊服務中,應用取用性概念,希望讓任何人可以使用任何網頁瀏覽技術,並且能夠造訪任何網站,從中得到完整資訊,對於資訊內容能完全了解,並有能力與網站做完整的互動。此即無障礙網頁設計,也就是說設計能讓所有人不論使用何種上網設備與技術都能順利使用。而隨著網路環境的成熟,網路服務採用開放標準者愈來愈多,人們取用資訊變得相當容易,對資訊檢索而言,其挑戰已由取用性轉變成有用性(usability),也就是使用者所得到的資訊是否即時且符合需求。陳瑩芳(2006)。美國政府資訊指引服務的發展成因及詮釋資料。大學圖書館,3(1)。上網日期:2010年11月29日,檢自: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2006101313180079/1/ulj3-1_6.doc翁維泰(2010)。捷運系統開發對土地使用與價值之影響:以可及性分析為基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臺北市。黃韻潔(2010)。學校可及性對兒童學習表現之影響-臺北縣坪林國小之實證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臺北市。Rice, Ronald E., McCreadie, Maureen & Chang, Shan-Ju L. (2001). Accessing and Browsing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A: MIT Press. |
|
參考資料: 陳瑩芳(2006)。美國政府資訊指引服務的發展成因及詮釋資料。大學圖書館,3(1)。上網日期:2010年11月29日,檢自: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2006101313180079/1/ulj3-1_6.doc翁維泰(2010)。捷運系統開發對土地使用與價值之影響:以可及性分析為基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臺北市。黃韻潔(2010)。學校可及性對兒童學習表現之影響-臺北縣坪林國小之實證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臺北市。Rice, Ronald E., McCreadie, Maureen & Chang, Shan-Ju L. (2001). Accessing and Browsing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A: MIT Press.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取用性(可及性)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