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啟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qǐ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qǐ |
解釋:
[動] 1.打開、展開。如:「開啟」、「啟齒」。《書經.金縢》:「啟籥見書。」《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門啟而入,枕尸股而哭。」宋.劉克莊〈苦寒行〉:「長安城中多熱官,朱門日高未啟關。」 2.開導、教導。如:「啟發」、「啟蒙」。《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3.動身、開始。如:「啟程」、「啟行」、「啟動」。 4.陳述、告訴。如:「啟稟」、「啟奏」。《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唐.元稹《鶯鶯傳》:「是用托短章,願自陳啟。」 5.開闢、開拓。《南史.卷一.宋武帝本紀》:「編戶歲滋,疆宇日啟。」《文選.潘勗.冊魏公九錫文》:「大啟南陽,世作盟主。」 [名] 1.古代稱官信為「啟」,今用來通稱書信。如:「小啟」、「謝啟」。 2.人名。夏禹之子。禹曾讓位於益,但人民懷念禹的功績,乃擁戴啟繼位,開君主世襲之風。 3.姓。如五代十國時後燕有啟崙。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開導、教導。如:「啟發」。《說文解字.攴部》:「啟,教也。」《書經.太甲上》:「旁求俊彥,啟迪後人。」《紅樓夢》第二回:「但這一個學生雖是啟蒙,卻比一個舉業的還勞神。」 2. 打開、展開。如:「開啟」、「啟齒」。《書經.金縢》:「啟籥見書。」《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門啟而入,枕屍股而哭。」《玉嬌梨》第一四回:「小弟有一言相問,只恐交淺言深,不敢啟口。」 3. 開闢、開拓。漢.潘勗〈冊魏公九錫文〉:「大啟南陽,世作盟主。」《南史.卷一.宋本紀.武帝》:「編戶歲滋,疆宇日啟。」 4. 動身、開始。如:「啟程」、「啟動」。《初刻拍案驚奇》卷七:「這有何難?就請御駕啟行。」《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北城居民相約糾眾在於張道者菴內,啟建黃籙大醮一壇,禮請任道元為高功主持壇事。」 5. 陳述、告訴。如:「啟稟」、「啟奏」。《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一三.古辭.焦仲卿妻》:「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唐.元稹《鶯鶯傳》:「是用托短章,願自陳啟。」 6. 古代稱官信為「啟」,今以之通稱書信。如:「小啟」、「謝啟」。明.瞿佑《剪燈新話.卷三.翠翠傳》:「書啟堆案,無人裁答。」《金瓶梅》第五五回:「就叫書僮把銀剪子剪開護封,拆了內涵封袋,打開副啟。」 7. 姓。如五代十國後燕有啟崙。 |
|
注音: | ㄑㄧˇ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啟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