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慕勒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üller, George E.
作者: 賈馥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慕勒(1850~1934)為德國心理學家,從事感覺、記憶、學習和色覺的研究。因與其父(Johannes Müller, 1801~1858)約翰慕勒或稱老慕勒為柏林大學生理學教授,其名著為〔人身生理手冊〕(Handbook on the Physiology, 1838)同名於世,為易於分別,人稱「小慕勒」。
  慕勒於一八六八年入來比錫大學學習哲學與歷史,從熟悉費希納(G.T. Fechner, 1801~1887)之〔心物學〕(心理物理學,即用物理學方法研究心理學)研究,而將其研究法加以改進,成為一種方式。自一八八一年任教於哥廷根大學至退休。
  慕勒的主要研究在視覺與記憶方面。記憶研究係追隨耶賓浩斯(H. Ebbinghaus, 1850~1909)之法,發現兩個具有同樣力量的聯想,較早的一個容易再現。又就耶氏對學習刺激的呈現方法加以改進,提出呈現刺激的統一方法,以所謂之「記憶鼓」的鼓聲伴隨無意義音節出現,使有一致或差別的系統,用以幫助記憶。又將耶氏之無意義音節組合編成難度相等的系列。同時發現在一項學習之後,如在間隔中加入新學習,比用間隔時間休息者的記憶效果為低。
  在視覺研究方面,慕勒參照賀林(Ewald Hering, 1834~1918)之視覺說(即黑白、紅綠、藍黃為光化學本質,可以對換),以為三對原色的變化乃化學作用,而不是變形;並又提出大腦皮質層灰色(cortical gray)為一零點,色覺即由此而生,相信大腦皮質的分子活動會經常引出灰色。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慕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