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才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ㄋㄥˊㄌㄧˋㄖㄨˊ:「ㄘㄞˊㄍㄢˋ」、「ㄘㄞˊㄋㄥˊ」、「ㄘㄞˊㄧˋㄕㄨㄤㄑㄩㄢˊ」、「ㄉㄨㄛㄘㄞˊㄉㄨㄛㄧˋ」。
  2. ㄧㄡˇㄋㄥˊㄌㄧˋ˙ㄉㄜㄖㄣˊㄖㄨˊ:「ㄖㄣˊㄘㄞˊ」、「ㄊㄧㄢㄘㄞˊ」。
  3. ㄐㄧㄔㄥㄇㄡˇㄓㄨㄥˇㄖㄣˊㄖㄨˊ:「ㄔㄨㄣˇㄘㄞˊ」、「ㄋㄨˊㄘㄞˊ」。
  4. ㄈㄤㄕˇㄖㄨˊ:「ㄈㄤㄘㄞˊ」、「ㄊㄚㄒㄧㄢˋㄗㄞˋㄘㄞˊㄈㄚㄒㄧㄢˋㄊㄚ˙ㄉㄜㄘㄨㄛˋㄨˋ。」
  5. ㄐㄧㄣˇㄐㄧㄣˇㄖㄨˊ:「ㄊㄚㄘㄞˊㄕˊㄙㄨㄟˋㄉㄚˋ。」、「ㄊㄚㄘㄞˊㄍㄟˇㄨㄛˇㄕˊㄎㄨㄞˋㄑㄧㄢˊ。」
  6. ㄅㄧㄠˇㄕˋㄑㄧㄤˊ調ㄉㄧㄠˋ˙ㄉㄜㄩˇㄑㄧˋㄖㄨˊ:「ㄊㄚㄅㄧㄝˊㄗㄞˋㄏㄢˇㄌㄟˋ˙ㄌㄜㄨㄛˇㄘㄞˊㄌㄟˋ˙ㄋ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才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ái
解釋:
  1. 能力。
    【例】才能、多才多藝、口才
  2. 有才能、智慧的人。
    【例】天才、幹才、英才
  3. 譏稱某類的人。
    【例】蠢才、奴才
  4. 方、始。
    【例】我才知道是你幫了我的忙的。
  5. 僅。
    【例】他才五歲,就會幫忙做家事了。
  6. 表示強調的語氣。
    【例】他哪有我累?我才累呢!
  7.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ái
解釋:
[名]
1.天賦的能力、稟性。《孟子.告子上》:「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
2.力量、智慧。通「材」。《詩經.魯頌.駉》:「思無期,思馬斯才。」漢.王充《論衡.實知》:「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學,學之乃知,不問不識。」
3.有才能、智慧的人。如:「天才」、「英才」、「幹才」。《孟子.離婁下》:「中也養不中,才也養不才。」《禮記.文王世子》:「凡語于郊者,必取賢斂才焉。」
4.諷稱某類的人。如:「蠢才」、「奴才」。
5.姓。如明代有才寬。
[副]
1.方、始。如:「剛才」、「方才」、「戲才開鑼」、「呆了半晌,我才會意過來。」《晉書.卷七九.謝安傳》:「才小富貴,便豫人家事。」
2.僅。如:「他今年才五歲。」、「我身上才帶五塊錢。」
3.表示強調的語氣。如:「我才不幹呢!」、「他哪有累?我才累呢!」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âi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能力、才智、本事。
  2. [[名] ] 有某種資質或身份的人。
音讀: tsia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副] ] 方、始。
  2. [[副] ] 只有。
  3. [[副] ] 表強調的語氣。
  4. [[副] ] 再。表示接續在另一動作之後。
音讀: tshâi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量] ] 計算物體體積的單位。常用在木材的計算,一才為一台寸寬×一台寸厚×十台尺長。
  2. [[量] ] 計算物體面積的單位。可見於紙張、玻璃、石材、窗簾等的計算,一才為一尺(三十公分)見方。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毋才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