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倫理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gōng zuò lún lǐ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工作倫理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gōng zuò lún lǐ |
解釋:
工作時所需相應的意識,以及其所遵從的規範與紀律,如要求守時、守紀、操守、團隊精神、專業性等。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工作倫理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Work Ethics |
作者: | 沈六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工作倫理係指反映一個社會團體或整個社會對勞動的價值規範概念的綜合體。工作被視為人類創造滿足其所需物品的有意義的活動,在這過程中,工作的一般意義是由「勞動是所有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的事實所決定。從倫理學的觀點言,勞動自有其價值,如調和了人際關係、對共同的利益有貢獻。在勞動過程中,工作倫理包含個人自我實現和人際互動。第一個對工作倫理表示敬佩的是西元前七世紀的海希奧德(Hesiod)所寫的〔工作與假日〕(Works and Days)。美國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作品中提到,中產階級時代對勞動的態度的轉變,中產階級將勤奮和可帶來利益的活動聯結起來,如企業、有競爭的活動。社會主義的社會應該如此組織勞動以結合個人、團體和社會利益,且將工人導向達到社會的有用結果,這樣可以使得勞動令人感興趣且有社會和道德上的意義。勞動的意義顯示;(1)物質的動機:促使人成為一個消費的來源;(2)社會稱許的動機;將工作視為人在社會中自我宣稱的工具,滿足其在社會和集體認可下,對某個社會地位的要求;(3)創造性的動機:引起對本身即有吸引力的工作的興趣;(4)道德的動機:鼓勵人工作,以達成使別人生活得更好的條件,將社會視為一個整體且工作本身即能發展自己的人格。當勞動符合創造性和道德性的動機,並創造出社會的公平關係時,勞動能提高人的地位,並且成為道德教育的一個因素。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工作倫理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