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擋土牆 - 教育百科
ˇ
ˇ
ˊ
  • 漢語拼音 dǎng tǔ qiá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ǎng tǔ qiáng
解釋:
  1. 防止土石滑移的牆體結構物。通常用磚石或鋼筋混凝土築成。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擋土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ǎng tǔ qiáng
解釋:
用於抵擋土石滑移的牆體結構物。可以用磚石或鋼筋混凝土建造。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擋土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etaining wall
作者: 洪如江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一種人為結構物,常為混凝土、鋼筋混凝土、或砌石,以連接具有高程突變之地表。牆背地表高於牆前地表數公尺或數十公尺,有賴擋土牆保持穩定。若無擋土牆則高程突變之地將難於保持穩定,而需以斜坡之方式出現。建立擋土牆之目的,常為降低牆前之地表或填高牆背之地表,以作為建地或道路用地;有時,也純粹為穩定邊坡而建。
  以擋土牆自重抵抗牆背土壓力者,稱重力式擋土牆,體積較為龐大笨重;以牆身結構強度抵抗牆背土壓者,有懸臂式擋土牆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擋土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retaining wall
日期: 2003年10月
出處: 測繪學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用以支撐疏鬆物質之結構物,稱為擋土牆。地質鬆軟地帶之道路工程,常採用混凝土擋土牆,以支撐回填之土堤及邊岸。故於路基、邊溝、邊坡設計階段,應將擋土牆納入考量因素,並繪示於樁位橫斷面圖中。擋土牆之斷面型式有下述四種,如附圖:(一)簡單梯形斷面與垂直受壓面。(二)土壓力加重結構重量之斷面。(三)懸臂式斷面。(四)扶壁式擋土牆。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擋土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