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渾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注音: | |
解釋:
大。如:「渾天儀」。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渾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hún |
解釋: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hù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渾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hún |
解釋:
[形] 1.混濁、汙濁。唐.杜甫〈示從孫濟〉詩:「淘米少汲水,汲多井水渾。」宋.陸游〈遊山西村〉詩:「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2.糊塗。如:「渾頭渾腦」、「渾渾噩噩」。《負曝閑談》第一○回:「渾小子自有渾主意。」 3.全部、整個。如:「渾身解數」、「渾身發抖」。唐.戎昱〈苦哉行〉五首之四:「身為最小女,偏得渾家憐。」 [副] 完全、簡直。如:「渾然天成」、「渾然忘我」。唐.杜甫〈春望〉詩:「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hùn |
解釋:
[動] 混雜。《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今賢不肖渾殽,白黑不分,邪正雜糅,忠讒並進。」 [形] 大。《文選.班固.幽通賦》:「渾元運物,流不處兮。」唐.秦韜玉〈紫騮馬〉詩:「臕大宜懸銀壓胯,力渾欺卻玉銜頭。」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gǔn |
解釋:
參見「渾渾」條。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渾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渾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ㄏㄨㄣˊ 1. 水混流聲。《說文解字.水部》:「渾,混流聲也。」 2. 混濁、汙濁。如:「渾酒」、「渾濁」。唐.杜甫〈示從孫濟〉詩:「淘米少汲水,汲多井水渾。」宋.陸游〈遊山西村〉詩:「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3. 糊塗。如:「渾頭渾腦」、「渾渾噩噩」。《負曝閑談》第一○回:「渾小子自有渾主意。」 4. 全部、整體。如:「渾身解數」、「渾身發抖」。唐.戎昱〈苦哉行五首〉之四:「身為最小女,偏得渾家憐。」《三國演義》第二三回:「裸體而立,渾身盡露。」 5. 當副詞: ⑴ 完全。如:「渾然天成」、「渾然忘我」。宋.王安石〈若耶溪歸興〉詩:「汀草岸花渾不見。」清.黃宗羲〈答董吳仲論學書〉:「破除攔截,方可言前後內外渾然一體也。」 ⑵ 簡直。《金瓶梅》第四六回:「二三朝不見,渾如隔了十數年。」 ㈡ㄏㄨㄣˋ 1. 混雜。《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傳》:「今賢不肖渾殽,白黑不分,邪正雜糅,忠讒並進。」 2. 大也。漢.班固〈幽通賦〉:「渾元運物,流不處兮。」唐.秦韜玉〈紫騮馬〉詩:「臕大宜懸銀壓胯,力渾欺卻玉銜頭。」 ㈢ㄍㄨㄣˇ 「渾渾」:水流暢盛之狀。《荀子.富國》:「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則財貨渾渾如泉源。」 |
|
注音: | ㈠ㄏㄨㄣˊ ㈡ㄏㄨㄣˋ ㈢ㄍㄨㄣˇ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渾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