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杜佩,多明尼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upuy, Dominique (1930-)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法國舞蹈家、編舞家、教師。生於巴黎,八歲起便跟隨著由德國流亡到法國的舞蹈家尚.魏特(Jean Weidt)學舞,後來又隨魏格曼(Mary Wigman)的學生布朗(Doryta Brown)學習,並加入魏特的舞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魏特因為被遣入軍營而解散舞團,多明尼克移居鄉間在當地的劇院工作,戰後重返巴黎協助魏特重組舞團。他除了在魏特的舞團工作之外,也在杜林(Charle Dullin)的劇團與馬叟(Marcel Marceau)工作,並隨皮列奧巴拉珍斯卡(Olga Préobrajenska)、伊力克夫人(Madame Illic)和斯維列夫(Nicolas Zvereff)學習古典芭蕾。1949年,他與女舞者米叟(Françoise Michaud)相遇,後來兩人結為夫婦。1949年,魏特返回德國,杜佩夫婦重組「魏特舞團」,後該團更名為「杜佩舞團」,最後拓展為「巴黎現代舞團」(Ballets Modernes de Paris)。該舞團除了演出杜佩夫婦的作品之外,還常與其他的編舞家合作,其中包括英國編舞家孟德爾(Deryk Mendel)和美國編舞家安德魯絲(Jerome Andrews)。1962年,杜佩夫婦創立Beaux-de-Provence藝術節,聘請世界各地的舞團到普羅旺斯演出,成功地推動法國現代舞在國際間的交流。1968年,他們與普魯內爾(Lise Brunel)在「巴黎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建立專屬舞蹈的研究部門,同時也成立「法國現代舞蹈委員會」和同業公會,以推廣和保護法國現代舞。1969年,他們又成立「國際現代舞交流協會」,並和羅賓森(Jaqueline Robinson)建立專業舞蹈訓練中心。1986年,多明尼克擔任Arles舞蹈節的顧問。他的舞蹈風格除了受到德國表現主義的影響之外,還注重法國式的浪漫、逗趣和幽默,他創作的動作素材不一定偏執於西方的動作,還包容了東方的舞蹈、瑜珈和太極等技巧。重要作品:《小裁縫師的故事》(Histoire du petit tailleur, 1951)、《三種動作的樂章》(Mouvement en 3 mouvements, 1961)、《愛情和萍水相逢的遊戲》(Le jeu de l´amour et du hasard, 1962)、《化身》(Incantations, 1964)、《片斷》(Fragments, 1965)、《神奇的滿州官吏》(Le mandarin merveilleux, 1965)、《眼神》(Le regard, 1967)、《女人與她的影子》(La femme et son ombre, 1969)、《徒然》(En pure perte, 1969)、《女人的面容》(Visages de femmes, 1973)、《乞丐的宴會》(Le bal des gueux, 1976)、《物體 ── 舞蹈》(Objet-Danse, 1977)、《圓之變》(Le cercle dans tous ses états, 1979)、《軌跡》(Trajectoires, 1979)、《翔》(En vol, 1979)、《妙法》(Faits d´artifices)。
參照:
J. Robinson《Modern Dance in France-An Adventure 1920-1970》1997、《XIXème Concours chorégraphique international de bagnolet》1988.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