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舒曼,羅勃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chumann, Robert (1810-1856)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德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生於德國東高(Zwikau),卒於安德尼希(Endenich),初在萊比錫大學讀法律,後轉到海德堡大學,但他發現自已的興趣是音樂,所以決定改行,隨鋼琴家威克(F. Wieck)學鋼琴,因練習不當而受傷,改隨皇家歌劇院樂長多恩(H. Dorn, 1804-1892)專攻作曲。1831年他開始撰寫音樂評論。1833年創立「大衛同盟」(Davidsbund),並主編《新音樂雜誌》(Neue Zeitschrift für Musik),該雜誌為德國最有權威之音樂評論。除了作曲和寫評論外,舒曼還任教於孟德爾頌(F. Mendelssohn, 1809-1847)創立的萊比錫音樂學院,一直到後期他因精神虛弱而請辭,1856年他逝於精神病院。舒曼非常喜歡德國的浪漫文學,因此他的音樂風格受到浪漫文學的影響。樂評家認為他的作品可和舒伯特(F. SchuBert, 1797-1828)比美。尤其對藝術歌曲的處理,以音樂來擴張文學之想像力和節奏色彩,因此他是屬於德國浪漫主義的音樂家。與舞蹈有關的作品:《蝴蝶》(Papillons,1829)、編舞佛金(M. Fokine, 1913)。《狂歡節》(Carnaval op.9, 1835)、編舞佛金(1910)、巴蘭欽(G. Balanchine, 1932)。《大衛同盟曲集》(Davidsbündler Tanze op.6, 1837)、編舞巴蘭欽(1980)。《兒時情景》(Kinderscenen,1838)、編舞都鐸(A. Tudor, 1952)、曼恩(J. Manen, 1974)。《詩人之戀》(Dichterliebe, 1840)、編舞貝嘉(M. Béjart, 1978)。《弦樂四重奏》(Quartet for String op.41 No.3, 1842)、編舞曼恩(1975)。《A小調鋼琴協奏曲》(Concerto in A Minor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1846) 、編舞尼金斯卡(B. Nijinska, 1951)。《交響練習曲》(Symphonie Etude)、編舞佛金(1925)、尤力克(Ulrich, 1976)。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舒曼,羅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