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職業教育社 - 教育百科
中 | |
華 | |
職 | |
業 | |
教 | |
育 | |
社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楊漢麟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中華職業教育社簡稱「職教社」,為中國近代第一個以倡導、研究及實施職業教育為宗旨的全國性群眾教育社團。民國六年(1917)五月六日由教育家黃炎培在上海聯合教育界、實業界及政界知名人士蔡元培、梁啟超、張謇、宋漢章、張元濟、伍廷芳、范源濂等四十八人發起成立。 職教社建社宗旨是:「謀個性之發展;為個人謀生之準備;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為國家及世界增加生產能力之準備。」以「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業」作為終極奮鬥目標。職教社社員分為普通社員、特別社員、永久特別社員三種。社內設議事部、辦事部。議事部由特別社員互舉七至二十五人組成,十五年(1926)改為董事會,三十二年(1943)又改為理事會及監事會。辦事部為實際掌權機構,設主任一人(先後由黃炎培、江桓源擔任),總書記一人。 職教社於民國七年(1918)在上海創設中華職業學校,培養技術及管理人材。自八年起,舉辦各種類型的職業補習學校,同時開展中小學畢業生升學和就業職業指導,並相繼在上海、重慶、昆明等地設立職業指導所,對社會失業人員提供就業諮詢與幫助。十五年後在江蘇昆山、鎮江等地設立農村改進試驗區二十餘處,致力於農村改進工作。此外還創辦鎮江女子職業學校及中華工商專科學校,分別培養女子職業人才及工商界高級職業人才。職教社還致力於傷殘人的康復及職業指導工作,曾創設給予職業訓練的上海傷殘重建處。從民國六年成立到三十六年,職教社不斷探索在中國推行職業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在職業教育所涉及諸領域累積了經驗。它曾積極參加制定民國十一年(1922)新學制[壬戌學制],主持制定職業科課程標準;先後出版刊物、書籍一百二十多種,辦有職業學校十所,職業補習學校四十九所,職業指導機構二十五處,農村改進事業三十處,並參與發起組織中華教育改進社、全國職業學校聯合會等。上述工作對推動中國近代職業教育的發展貢獻甚大。 一九四九年後,職教社總社由上海遷往北京。辦社方針改為:「『化私為公,公私合一』,使成為國家教育體系中一個部分。」其任務則為推廣技術教育與業餘教育,尤重後者。一九五一年,職教社創辦一九四九年後中國大陸第一所函授學校--業餘函授師範學校,後改名為北京函授師範學校。一九六二年又創辦中華函授學校。自一九六六年文革開始,停止一切活動。一九七九後逐步恢復社務。一九八三年在北京召開社員代表大會,通過章程,選舉第五屆理事會,胡厥文任理事長。此後,先後在北京、上海、雲南、河南、安徽、黑龍江、廣東等地建立分支機構,並興辦職業大學、職工中專、業餘學校、職業補習學校、職業中學等多種形式的職業教育。此外還舉辦過職業教育研討會。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中華職業教育社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