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雲鑼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ún luó |
解釋:
樂器名,打擊樂器。源自中國打擊樂器,由若干個大小相同,厚薄、音高不同的銅製小鑼,按聲音高低列置於一木架上,每一小鑼用三條細繩懸空繫於架子的木框中,每架鑼數不等,通常為十面,也有用十三面、十五面、二十四面小銅鑼者。演奏時,左手持木架下端的柄,右手用小槌擊奏。多用於民族樂隊的合奏中。也稱為「雲璈」、「九音鑼」、「十面鑼」。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雲鑼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國樂鑼鈸類: 雲鑼是由多面不同音高的小鑼掛於一木架上所組成的一種套鑼,宋代時已流傳於民間,並曾用於宮廷音樂及寺廟音樂,現使用於民間傳統樂種,如北方笙管樂系統及南方吹打。 現存於民間的雲鑼,一般都是自明清以來就已通行的十面小鑼的「九音鑼」(九雲鑼)。雲鑼的十面鑼形制統一,均屬平面直角曲邊形,鑼面徑皆相同,厚薄不同故具不同音高,面徑約10cm,邊高約1cm,曲邊週沿等距開三成四個孔用以穿繩繫於框架上。傳統雲鑼的木架呈窗框式,由三、四、三格等三扇窗格組成。演奏時,一手執木柄,一手握鑼槌敲擊,可以坐奏或行奏。 改革的雲鑼,常見的有三十六音雲鑼(音域#C~C3),採用豎式木架橫排多層懸掛,音律用十二平均律,音位多按音階順序由低而高排列。演奏時由一人雙手各執一槌立於架前敲擊,演奏技法有單音法、雙音擊、輕擊、重擊、滾擊,以及雙手四音和弦擊等手法,以軟槌與硬槌分別擊出柔和纖細或較大音量的聲響。 |
|
資料來源: | 臺灣音樂館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