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螳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螳螂:一種昆蟲。全身呈綠色或土黃色。體長,腹部肥大,頭呈三角形,前胸細長如頸,前肢作鐮刀形,有棘刺,以便捕食其他昆蟲。因捕食害蟲,有益農作物生長,被農人視為益蟲。或稱為「刀螂」、「天馬」。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螳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áng |
解釋:
參見「螳螂」條。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螳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螳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螳螂」:動物名。一種昆蟲。節肢動物門昆蟲綱,全身呈綠色或土黃色,體長,腹部肥大,頭三角形,前胸延長如頸,前肢作鎌形,有棘刺,便於捕獲他蟲。亦稱為「刀螂」、「天馬」。《說文解字.虫部.新附》:「螳,螳蜋也。」《莊子.人間世》:「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四.槐西雜志十四》:「後數年,聞山東雷擊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淫殺過度,又伏天誅歟?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挾彈者,又在其後,此之謂矣。」 |
|
注音: | ㄊㄤˊ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螳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