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統論 - 教育百科
正 | |
統 | |
論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Orthodoxy |
作者: | 林永喜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正統論源自於希臘文與拉丁文orthodoxia,原意謂成為正統所應具備的性質(quality)與特性(character),信仰或同意某宗教為真為正確。通常在思維上則用於對某種理念或學說有正確的思想。東方基督教會(The Eastern christian Churches)將此詞應用於判斷正確的信仰模式或真正的榮崇宗教儀式之標準上。認為信仰、遵守、篤行教會所定的教義與儀式,永不敢逾越者為正統論。四世紀基督教希臘正教的教父首用此名詞,認為持不同看法與信仰者為非正統論(Heterodoxy)。如希臘教會自認為正統論者,其餘均為非正統論者。羅馬教會自認為正統論者,新教則為非正統論者。一般說來,世界上信奉基督教的地區,正統論者以約翰福音書的傳統(The Johannine Tradition)為代表。然而天主教則以彼得(Peter)與保羅(Paul)為代表。十三世紀實在論者,採阿威森那(Avicenna, 980~1037)的解釋。唯名論者採阿貝勒斯(Averroes, 1126~1198)的解釋,因而產生正統與非正統之爭。十四世紀與十五世紀因經院主義勢力逐漸衰微,神祕主義盛行。神祕主義分為兩派,一為正統神祕主義,其論點以教義為基礎,忠於正教會,用拉丁文著述,所以又稱拉丁派。另一派則主張思想自由,態度與行為獨立,不重視正教會與教義,稱自由的神祕主義,主要以德文著述,因而又稱德意志派,教會為了傳教,吸收信徒,正統與非正統之爭,永無休止。 正統論也有譯為正教者,如蘇俄在一八三三年,其教育大臣烏瓦洛夫(Sergey Semyonovich Graf Uvarov, 1786~1855)就職時,同沙皇呈獻其教育政策,提出「正教、君主和民族」為莫斯科大學和中學教育的指導方針。特別強調要蘇俄強盛,必須嚴格執行正教思想,鞏固君主專制制度,強化俄羅斯人的民族性,積極發揚俄國文化的優點,阻止西歐思潮的入侵,可謂以教育嚴格推展政治正統論的典型實例。 我國自古以來,無論在政治體制之傳承上,或在學說思想之發揚上,亦非常強調正統與非正統之分辨。如蘇賦之〔正統論〕云:「正統之為言,猶曰有天下云爾。」如今正統之涵意則泛稱嫡系之相承者曰正統,因而廣用於政治、政黨、學校、音樂、藝術等之派別的認定。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正統論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