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覈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檢驗、查核。
    【例】檢覈、覈對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檢驗、查核。如:「檢覈」、「覈對」。《文選.張衡.東京賦》:「其以溫故知新,研覈是非。」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將覈其論,必徵言焉。」
[形]
詳實、嚴謹。《後漢書.卷四○.班彪傳下》:「遷文直而事覈,固文贍而事詳。」《北史.卷七二.李德林傳》:「善屬文,詞覈而理暢。」
[副]
深刻。《後漢書.卷六八.許劭傳》:「初,劭與靖俱有高名,好共覈論鄉黨人物。」
[名]
米麥舂餘的粗屑。《漢書.卷四○.陳平傳》:「其嫂疾平之不親家生產,曰:『亦食糠覈耳。』」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詩六○首之四五:「不惜兩鍾輸一斛,尚贏糠覈飽兒郎。」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檢驗、查核。如:「檢覈」、「覈對」。段注本《說文解字.襾部》:「覈,實也。攷事,襾笮邀遮其辭,得實曰覈。」漢.張衡〈東京賦〉:「其以溫故知新,研覈是非。」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將覈其論,必徵言焉。」

2. 信實、嚴謹。《後漢書.卷四○.班彪列傳下》:「遷文直而事覈,固文贍而事詳。」《北史.卷七二.列傳.李德林》:「善屬文,詞覈而理暢。」

3. 深刻、苛刻。《後漢書.卷六八.郭符許列傳.許劭》:「初,劭與靖俱有高名,好共覈論鄉黨人物。」《明史.卷二五五.黃道周列傳》:「上急催科,則下急賄賂;上樂鍥覈,則下樂巉險;上喜告訐,則下喜誣陷。」

4. 米麥舂餘之粗屑。《漢書.卷四○.張陳王周傳.陳平》:「其嫂疾平之不親家生產,曰:『亦食糠覈耳。』」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詩六○首之四五:「不惜兩鍾輸一斛,尚贏糠覈飽兒郎。」

注音: ㄏㄜ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覈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