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焙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ㄩㄥˋㄨㄟˊㄏㄨㄛˇㄐㄧㄚㄖㄜˋㄕㄠㄎㄠˇㄉㄨㄛㄗㄞˋㄓˋㄗㄠˋㄧㄠˋㄘㄞˊㄔㄚˊㄧㄝˋㄧㄢㄧㄝˋㄍㄠㄅㄧㄥˇㄉㄥˇㄍㄨㄛˋㄔㄥˊㄓㄨㄥ使ㄕˇㄩㄥˋㄖㄨˊ:「ㄅㄟˋㄍㄢ」、「ㄏㄨㄥㄅㄟˋ」、「ㄅㄟˋㄔㄚ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焙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èi
解釋:
  1. 用微火加熱燒烤。多在製造藥材、茶葉、菸葉等過程中使用。
    【例】烘焙、焙茶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èi
解釋:
[動]
用微火加熱使東西乾燥。如:「烘焙」、「焙茶」。唐.皮日休〈寄懷南陽潤卿〉詩:「醉來渾忘移花處,病起空聞焙藥香。」清.陳章〈採茶歌〉:「焙成粒粒比蓮心,誰知儂比蓮心苦。」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uē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用小火烘烤物體,使之乾燥。
  2. [[動] ] 小火加熱食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用微火烘烤使物乾燥。《集韻.去聲.隊韻》:「,煏也。或作焙。」唐.顧況〈過山農家〉詩:「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穀天晴。」唐.皮日休〈寄懷南陽潤卿〉詩:「醉來渾忘移花處,病起空聞焙藥香。」清.陳章〈採茶歌〉:「焙成粒粒比蓮心,誰知儂比蓮心苦。」《醒世姻緣傳》第三○回:「穿了精溼的衣裳,垂頭喪氣,走了三五里路,向一座龍王廟裏問那住持的和尚要了火烘焙衣裳。」《鏡花緣》第二九回:「(多九公)隨即提筆寫方:鐵扇散:象皮切薄片,用鐵篩微火焙黃色,以乾為內,度肆錢。」

注音: ㄅㄟ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焙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