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獲得地位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chieved Status
作者: 謝小芩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階層化的社會中,各團體及其成員享有不同的社會地位或身分,和相應的財富、權力、和聲望等社會資源。根據來源的不同,社會地位分為兩種:一是承襲自父母,生而擁有的地位,是天賦的地位;二是經由個人的才智與後天努力所獲取的地位,稱為「獲得地位」。
  「人們如何獲得其社會地位?」、「財富、權力、和聲望等社會資源的分配是否公平?」一直是社會學中的重要研究課題。自一九六○年代以來的「地位取得」研究指出,家庭背景(通常以父親的教育程度與職業為指標)、教育程度、社會網絡資源、職業地位與收入,是決定人們社會及經濟地位的重要因素。
  社會學功能學派認為,工業化會促進社會的開放與流動,並以「功績主義」(meritocracy)為社會資源的分配原則,也就是以一個人的能力和成就,而非其出身家世,決定其社會與經濟地位。換言之,功能學派假設,一個社會越工業化,家庭背景對一個人的教育和職業的影響也將越小;而後天教育成就對獲得的地位的影響也將越大。但是有關「地位取得」的實證研究發現,家庭背景不但持續地影響著人們的教育成就,其對職業的影響也未必隨著社會工業化程度的提高而減小。同時,種族、性別等天賦的地位,和社會政策與制度等結構性因素,也都影響一個人的教育成就與社會經濟地位。
  此外,「地位取得」實證研究大都是以男性為樣本,在男性主導的社會中,女性也要以比男性更傑出的表現,方能爭取到相當的地位。研究結果有助於了解男性的地位取得過程,卻未必能適用於女性。因為不論在傳統或現代社會,婚姻一直是女性獲得社會地位的重要途徑,教育和工作對男女兩性也可能具有不同的意義。女性及弱勢族群如何獲得其社會地位,遂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獲得地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