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戲瓢踊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Kehon Odori
作者: 吳明月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日本民俗舞蹈,流傳於日本和歌山縣御坊市 的一種風流踊。過去在農曆八月十五日舉行,現在改在新曆十月四、五日,於小竹八幡神社祭禮時舉行。源起不詳,據說曾得紀伊藩之祖德川賴宣的激賞,而受九代藩主治貞的四恩狀的賞賜,因而在跳舞之前,有先讀受賞狀文的慣例。祭典當日,隨神輿隊伍來到美濱町的海邊,面向大海,在放置神輿的前方獻舞。舞者頭戴飾有人造花的笠帽,在華麗的白「帷子」(日式衣服的一種)外,套上黑緞像僧衣的模樣,背上繫著「」帶。隊伍拿著戲瓢踊的旗幟,按御讀書人、大奇瓢、太鼓、鼓、鉦、小瓢的順序,一邊配合歌聲變化隊形。這個舞稱作「Kehon」、「Kyoyon」或「Kehyon」,便是由敲擊瓢器的聲音而來,故稱為《戲瓢踊》。敲瓢是叩 的遺風,所唱歌曲傳為空也所作的「叩 歌」。
參照:
《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踊辭典》。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戲瓢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