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梅花鹿 - 教育百科
ˊ
鹿
ˋ
  • 漢語拼音 méi huā lù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éi huā lù
解釋:
  1. 動物名。脊椎動物門哺乳綱偶蹄目。夏季毛栗紅色,背有白斑,冬季呈棕紅黃色。共有十三個亞種,分布在亞洲東南部。臺灣梅花鹿是其中體形較大之亞種,生活於中低海拔的平原及丘陵地。 ◎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梅花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éi huā lù
解釋:
動物名。脊椎動物門哺乳綱偶蹄目。夏季毛栗紅色,背有白斑,冬季呈棕紅黃色。共有十三個亞種,分布在亞洲東南部。臺灣梅花鹿是其中體形較大之亞種,生活於中低海拔的平原及丘陵地。善跑,可製革。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梅花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ika Deer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Cervus nippon (Temminck, 1838)
形態:
夏季時體色為淡栗色,後頸則有深色鬃毛,背部中央有一黑帶,體側有7~8列白斑,冬季白斑比較不明顯,但並不完全消失,下巴、喉部、體腹面、四肢內面和尾部下面為白色,臀部有明顯大白斑;雄鹿叉角窄長,第一年只有自基部向前方生長出,長度甚短,第二年才分叉,最後成為2~5叉,長度可達30~66公分;頭軀幹長95~140公分,尾長7.5~13公分,肩高64~109公分,雄鹿體重平均32.7公斤,雌鹿26.2公斤。
分布:
西伯利亞東南部的烏蘇里、西藏以東的中國大陸大部分地區、越南北部、日本、琉球、台灣。
生態習性:
棲地多樣,喜歡地被植物茂密的森林,但也會出現在草原和沼澤,在日本,會有季節性垂直遷移的情形;晨昏或夜晚活動為主,但白天也會出現,食物包括草、葉、灌叢等,一天的覓食距離約300~2,500公尺,活動範圍約100~900公頃,族群密度每千公頃3.5~12隻不等;通常單隻或成小群活動,其中雄鹿通常單獨活動,雌鹿和小鹿形成小群;夏季時優勢雄鹿會建立2.69~7.7公頃的領域,以吸引多隻雌鹿進入其領域,其他不建立領域的雄鹿活動範圍平均11.74公頃;交配季為9~10月,小鹿在5~6月出生,懷孕期約30週,一胎通常1仔,出生時體重4.5~7公斤,8~10個月斷奶,16~18個月性成熟,但雌鹿要到4~6歲,雄鹿要到7~10歲才長成成體體型,圈養下壽命可達25年5個月。在台灣,梅花鹿曾棲息於低海拔較平坦而近溪流的森林裡,一般認為野生梅花鹿在1970年代就已絕跡,如今梅花鹿成為東南部地區的畜養動物,以綠島地區養殖數量最多;1990年代墾丁國家公園進行復育計畫,現已進入野放階段。
綱: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目:
偶蹄目(Order Artiodactyla)
科:
鹿科(Family Cererv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梅花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