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水上救生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ife Saving
作者: 陳和睦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水上救生顧名思義乃在水上救助生命之義,亦稱水上救援,而實際上,水上救生分為水上自救與救人兩種。地球上五分之四的地方為水環繞,因此,人類的生活與水息息相關。
  根據中華民國救生協會的統計,從民國六十九至八十年(1980~1991),臺灣地區各縣市溺斃人數調查統計共有六千六百一十五人,平均每年七百三十五人,這是相當嚴重的問題,值得我們重視與研究改進。為此,如何減少溺水事件,實為當務之急。一九九三年教育部課程修訂標準中,已將水上安全與救生的課程,自小學、國中、高中分別編入,從基本上灌輸學生基本水上安全常識與救生的技巧,這是最有效的措施。
  水上安全問題發生的原因,包括:(1)身體因素:不會游泳或會而不精、過度疲勞、暖身運動不足、失足落水、跳水時不慎受傷,或由抽筋而引起、飢餓時下水或飯後即刻下水、身體情況欠佳時下水等;(2)心理因素:逞強好勝,由於抽筋或其他意外而引起恐懼、緊張的心理,情緒欠佳時下水;(3)環境因素:不明地形,水流方向,風向變化,漩渦,設備不足,水溫太低,渡河時為急流所沖失,外力的影響,諸如在有船的地方游泳而受傷等;(4)其他因素:覆舟,單獨一人從事水上活動用游泳、垂釣等,越過安全區游泳,在水邊嬉戲,不聽勸告等。針對以上溺水事件發生的原因,加以注意預防,必能減少溺水事件至最少。
  水上救生技術分為自救與救人:(1)水上自救法:在水上所發生的意外事件中,先要設法自救,然後再求救於人,溺水時先要鎮靜,再依各種情況做下列幾種自救法:自浮式漂浮法,向前浮游法,水母漂浮,仰漂,韻律呼吸,踩水,抽筋解除法,水中脫衣自救,脫離漩渦,翻船自救法。(2)在救人方面,必須學會接近、解脫、帶人的方法,救上岸之後,再作口對口人工呼吸及心臟按摩法。
  若在溪流或海上,由於地域遼闊,必須使用各種救生器材如救生艇、救生板、救生橈、魚雷浮漂等。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為了防範這種意外,每一個現代國民應學會游泳,進而有豐富的水上安全常識,與熟練的救生技巧,這是預防溺水的治本方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水上救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