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渾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ㄕㄨㄟˇㄓㄨㄛˊㄅㄨˋㄑㄧㄥㄖㄨˊ:「ㄏㄨㄣˊㄓㄨㄛˊ」、「ㄏㄨㄣˊㄕㄨㄟˇㄇㄛㄩˊ」。
  2. ㄑㄩㄢˊㄅㄨˋㄖㄨˊ:「ㄏㄨㄣˊㄕㄣ」、「ㄏㄨㄣˊㄏㄡˋ」、「ㄏㄨㄣˊㄩㄢˊ」、「ㄏㄨㄣˊㄖㄢˊㄨㄤˋㄨㄛˇ」。
  3. ㄏㄨˊㄊㄨˊㄖㄨˊ:「ㄏㄨㄣˊㄏㄨㄣˊㄜˋㄜˋ」、「ㄏㄨㄣˊㄊㄡˊㄏㄨㄣˊㄋㄠˇ」。
  4. ㄇㄚˋㄖㄣˊ˙ㄉㄜㄏㄨㄚˋㄖㄨˊ:「ㄏㄨㄣˊㄉㄢˋ」、「ㄏㄨㄣˊㄑㄧㄡˊ」。
注音:
解釋:

ㄉㄚˋㄖㄨˊ:「ㄏㄨㄣˋㄊㄧㄢㄧ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ún
解釋:
  1. 汙濁、不清。
    【例】渾水、渾濁
  2. 糊塗。
    【例】渾頭渾腦、渾渾噩噩
  3. 全部、整個。
    【例】渾身、渾然
注音:
漢語拼音: hùn
解釋:
  1. 混雜。
    【例】渾殽
  2. 大。
    【例】渾天儀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ún
解釋:
[形]
1.混濁、汙濁。唐.杜甫〈示從孫濟〉詩:「淘米少汲水,汲多井水渾。」宋.陸游〈遊山西村〉詩:「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2.糊塗。如:「渾頭渾腦」、「渾渾噩噩」。《負曝閑談》第一○回:「渾小子自有渾主意。」
3.全部、整個。如:「渾身解數」、「渾身發抖」。唐.戎昱〈苦哉行〉五首之四:「身為最小女,偏得渾家憐。」
[副]
完全、簡直。如:「渾然天成」、「渾然忘我」。唐.杜甫〈春望〉詩:「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注音:
漢語拼音: hùn
解釋:
[動]
混雜。《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今賢不肖渾殽,白黑不分,邪正雜糅,忠讒並進。」
[形]
大。《文選.班固.幽通賦》:「渾元運物,流不處兮。」唐.秦韜玉〈紫騮馬〉詩:「臕大宜懸銀壓胯,力渾欺卻玉銜頭。」
注音:
漢語拼音: gǔn
解釋:
參見「渾渾」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û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ㄏㄨㄣˊ

1. 水混流聲。《說文解字.水部》:「渾,混流聲也。」

2. 混濁、汙濁。如:「渾酒」、「渾濁」。唐.杜甫〈示從孫濟〉詩:「淘米少汲水,汲多井水渾。」宋.陸游〈遊山西村〉詩:「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3. 糊塗。如:「渾頭渾腦」、「渾渾噩噩」。《負曝閑談》第一○回:「渾小子自有渾主意。」

4. 全部、整體。如:「渾身解數」、「渾身發抖」。唐.戎昱〈苦哉行五首〉之四:「身為最小女,偏得渾家憐。」《三國演義》第二三回:「裸體而立,渾身盡露。」

5. 當副詞:

⑴ 完全。如:「渾然天成」、「渾然忘我」。宋.王安石〈若耶溪歸興〉詩:「汀草岸花渾不見。」清.黃宗羲〈答董吳仲論學書〉:「破除攔截,方可言前後內外渾然一體也。」

⑵ 簡直。《金瓶梅》第四六回:「二三朝不見,渾如隔了十數年。」

㈡ㄏㄨㄣˋ

1. 混雜。《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傳》:「今賢不肖渾殽,白黑不分,邪正雜糅,忠讒並進。」

2. 大也。漢.班固〈幽通賦〉:「渾元運物,流不處兮。」唐.秦韜玉〈紫騮馬〉詩:「臕大宜懸銀壓胯,力渾欺卻玉銜頭。」

㈢ㄍㄨㄣˇ

「渾渾」:水流暢盛之狀。《荀子.富國》:「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則財貨渾渾如泉源。」

注音: ㈠ㄏㄨㄣˊ ㈡ㄏㄨㄣˋ ㈢ㄍㄨㄣ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渾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