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槓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ㄊㄞˊㄨˋㄩㄥˋ˙ㄉㄜㄘㄨㄍㄨㄣˋ˙ㄗㄖㄨˊ:「ㄇㄨˋㄍㄤˋ」、「ㄊㄧㄝˇㄍㄤˋ」。
  2. ㄧˋㄓㄨㄥˇㄊㄧˇㄩˋㄑㄧˋㄘㄞˊㄖㄨˊ:「ㄉㄢㄍㄤˋ」、「ㄕㄨㄤㄍㄤˋ」、「ㄍㄠㄉㄧㄍㄤˋ」。
  3. ㄏㄠˋㄩˇㄖㄣˊㄓㄥㄌㄨㄣˋㄗㄨㄛˋㄉㄨㄟˋㄖㄨˊ:「ㄊㄞˊㄍㄤˋ」、「ㄕㄨㄤㄈㄤㄍㄤˋㄕㄤˋ˙ㄌㄜ」。
  4. ㄗㄨㄛˋㄨㄟˊㄅㄧㄠㄐㄧˋㄏㄨㄛˋㄕㄢㄔㄨˊ˙ㄉㄜㄒㄧㄢˋㄊㄧㄠˊㄖㄨˊ:「ㄍㄤˋㄉㄧㄠˋ˙ㄉㄜㄅㄨˋㄈㄣˋㄐㄧㄡˋㄕˋㄧㄥㄍㄞㄕㄢㄔㄨˊ˙ㄉㄜㄨㄣˊㄗ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槓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àng
解釋:
  1. 較粗的棍子。
    【例】木槓、鐵槓
  2. 一種體育器材。
    【例】單槓、雙槓、高低槓
  3. 與人爭吵作對。
    【例】他們兩人槓上了,爭吵不休。
  4. 作為標記的線條。
    【例】老師改作文時,常在佳句旁劃上一條紅槓。
  5. 作為刪除的線條。
    【例】槓掉的部分,就是應該刪除的文字。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àng
解釋:
[名]
1.較粗的棍子。如:「木槓」、「鐵槓」。
2.一種體操器材。如:「單槓」、「雙槓」、「高低槓」。
3.作為標記或刪除的線條。如:「槓子」、「老師批改作文十分用心,凡是有錯誤的地方,都會畫紅槓。」
[動]
1.把刀等有刃器具,在皮、布、石磨擦,使刃鋒利。如:「槓刀」。
2.劃線條以示標記或刪除。如:「他把文意不通的句子槓掉了。」
3.吵嘴,自以為是而好與人爭辯。如:「他今天和我槓上了。」《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如今久別相逢,難為情見面就抬槓,只得趁勢打住話頭,另談別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ǹ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用來抬重物或栓門的粗棍子。
同義詞: 槓仔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槓仔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